离离鸿雁群,渺渺水云国。白雪剡川藤,玄香牧溪迹。
形真具生意,仿佛二百翼。四海兄弟情,于兹见叙秩。
前鸣后如应,高下低复逆。随阳足稻粱,直夜防机弋。
水寒芦叶黄,霜清苇花白。群游得所止,一气同悦怿。
哀哉《淮南谣》,布粟歌斗尺。东阿赋豆萁,才高终摈斥。
观图适念此,翻为古人戚。今人犹古人,毋为后人惜。

【注释】

百雁:指群雁。

离离:众多的样子。

鸿雁:大雁。

渺渺:遥远的样子。

剡川藤:即桑榆,生长于水边、山边的树木上。

玄香:香气。

牧溪迹:牧羊人走过的痕迹。

具生意:充满生机。

仿佛:似乎,好像。

叙秩:秩序井然。

前鸣后应:鸟鸣声先高后低。

防机弋:预防飞禽被射中。

水寒芦叶黄,霜清苇花白:水冷使芦苇叶子变黄,霜降使苇花发白。

哀哉《淮南谣》:指《淮南子》中的《原道训》。

布粟歌斗尺:古代计量粮食的器具“斗”与“尺”,这里借指粮食。

东阿赋豆萁:指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荀彧,因劝曹操接受袁绍的邀请而得罪了曹操,曹操曾对荀彧说“唯忧君家豆萁不须臾”。

今人犹古人,毋为后人惜:如今的人还是像古人一样活着,不要为后代人惋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从百雁飞翔时的景象写起,然后由百雁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进而想到自己的兄弟朋友,最后又回到百雁,以百雁比作自己的兄弟朋友。全诗通过咏百雁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二句“离离鸿雁群,渺渺水云国。白雪剡川藤,玄香牧溪迹。”是写景。鸿雁在天空中翱翔;水云在江面飘荡。百雁在雪地中觅食;牧人在河边放牧。这四句写景,写得很有情致,很有诗意,使人读起来感到十分亲切,仿佛身临其境。“白雪剡川藤”,写剡川的雪景;“玄香牧溪迹”,写牧溪的花香。这两句既写出了景色的美,也写出了气味的美,给人以美的感觉。

三、四句“形真具生意,仿佛二百翼。四海兄弟情,于兹见叙秩。”是作者对前两句景物的描写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形真具生意”是说百雁的形状很像生出来的幼小生命。“仿佛二百翼”则是说百雁的翅膀有好几百只。这两句把百雁写得活灵活现。接着诗人又写到百雁的“四海兄弟情”,这是说它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彼此之间仍保持着深厚的感情,相互尊重。“于兹见叙秩”是说在这千山万水之间,大家能相互见面并维持这种关系,是因为彼此都有秩序井然的交往关系。“序”就是次序,次序井然就是秩序井然。这是说秩序井然的交往关系是能够维系千里万里之遥的。

五、六句“前鸣后如应,高下低复逆。”是写百雁的活动。百雁在空中飞翔,时而高飞,时而低飞,时而在低处盘旋,时而又在高处飞翔,前后相呼应,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这两句是说百雁在空中飞翔时的活动是有序的,是有节奏的。

七、八句“随阳足稻粱,直夜防机弋。”是说百雁随着太阳飞行,到中午就降落下来休息,到夜晚则要警惕着防止被人用弓箭打中。这两句是说百雁的行动是有目的的。

九、十句“水寒芦叶黄,霜清苇花白。”是写秋天的水边景色。“水寒芦叶黄”,是说到了秋天,天气渐渐冷了,水面上的芦叶也渐渐地变黄了。“霜清苇花白”,是说到了秋天,天气变得很冷,水边的苇花也渐渐地变成白色了。这两句是说秋天的水边景色是美丽的。

十一、十二句“群游得所止,一气同悦怿。”是写百雁在秋天的水边停歇下来,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共同享受这份快乐。

十三、十四句“哀哉《淮南谣》,布粟歌斗尺。”是说《淮南子》中的《原道训》写的是悲伤的事情,现在人们吃的是米,吃的是用斗量,用的也是尺量。这两句是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了,不用再去忧虑那些悲伤的事情了。

十五、十六句“东阿赋豆萁,才高终摈斥。”是说曹操手下有个谋士叫荀彧的,他因为劝曹操接受袁绍的邀请而被曹操所忌恨。后来曹操曾对荀彧说“唯忧君家豆萁不须臾”。这两句是说现在的时代跟曹操时代不一样了,所以不再需要担心有人因为才高而被摈斥了。

这首诗写了许多景物,但都是以百雁为比喻。全诗共五段,每一段都写百雁的某一特征或活动,而且这些特征或活动都是互相关联的。第一段写百雁在天空中飞翔;第二段写百雁在水边觅食;第三段写百雁在秋天的水边停歇下来,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色;第四段写百雁受到人们的喜爱;第五段写百雁受到人们的敬重。这些特征和活动都是围绕着百雁展开的,而且每一段都是以百雁作为中心的,所以这首诗是一首以百雁为比喻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