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一上快人情,指点苍烟是凤城。
异地久淹情尽倦,家山忽见眼偏明。
黄尘衮衮如前导,白塔亭亭似远迎。
一曲怀乡谁与和,隔林幽鸟两三声。

【注释】

高原一上快人情:登上高原,心情愉悦,仿佛忘记了一切烦忧。

指点苍烟是凤城:指点着苍茫的烟雾,那是京城长安(今西安)。

异地久淹情尽倦:长期在外,感情已经疲惫了。

家山忽见眼偏明:突然看到家乡的山,眼中似乎亮了起来。

黄尘衮衮如前导:滚滚的黄尘像先前一样在前面引领。

白塔亭亭似远迎:高高的白塔矗立在前方,像远处在迎接我。

一曲怀乡谁与和:只有那远方的鸟鸣声,似乎在为我歌唱。

隔林幽鸟两三声:听到几声树林中的小鸟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的诗,诗人以“登高原”为题,表达了他游子归乡时的心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相融,意境深远。

首联“高原一上快人情”,诗人登山之始,即感到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快人情”,指诗人登山之后,心情舒畅,神清气爽,精神愉快。这里用一个“快”字,概括出登山后的精神面貌,突出了诗人登山的欣喜之情。

颔联“指点苍烟是凤城”,诗人登上高原之巅,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连绵,一片苍茫,近处烟雾弥漫,隐隐约约可见一座古城,那就是京城长安。这里的“指点”二字,既描绘出诗人登高远眺时的神态,又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眼前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画卷之中。

颈联“异地久淹情尽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长期在外的疲惫之情。“久淹”二字,既表明了诗人在外的时间之长,又暗示了诗人在外的艰辛与不易。“眼偏明”三字,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异乡长时间观察后所产生的新的感受与认识。

尾联“黄尘衮衮如前导,白塔亭亭似远迎”,诗人继续描绘眼前的景象。诗人看到,滚滚的黄尘就像先前一样在前面引领着他前行;高高的白塔则矗立在前方,好像在远处迎接着他的到来。这一联诗,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而且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

末联“一曲怀乡谁与和,隔林幽鸟两三声”,诗人在欣赏完眼前美丽的景色后,心中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他想象着,当自己回到家乡时,一定会有许多人前来欢迎他。然而,当他听到隔林传来的几只小鸟的鸣叫声时,他又不禁感慨万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