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程无里数,洼阜峻还低。
落日明驼背,晴沙响马蹄。
草枯人少聚,地冻路无泥。
近市闻喧笑,邮亭又旅栖。
注释:
九月一日还自上京途中纪事十首:这是一首五言诗,共十首。
驿程无里数,洼阜峻还低。
落日明驼背,晴沙响马蹄。
草枯人少聚,地冻路无泥。
近市闻喧笑,邮亭又旅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秋夕宿太原馆》的十首之一,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驿程无里数”,意为驿站之间的距离无法计算。这里的“驿程”指的是长途跋涉的路途,“里数”则是指路程的长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段漫长的旅途中,驿站之间的距离是无法准确计量的,因为道路崎岖不平,地势高低起伏,所以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距离来衡量。
颔联“落日明驼背,晴沙响马蹄”,描绘了夕阳下的场景。落日的光芒照亮了骆驼的背部,而晴天的沙子也似乎在发出声响。这里的“驼背”和“马蹄”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通过这些词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景象。
颈联“草枯人少聚,地冻路无泥”,表达了旅途的艰辛。草木枯萎,行人稀少,大地被冻结,道路上没有泥土,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恶劣的天气和交通条件。
尾联“近市闻喧笑,邮亭又旅栖”,描绘了接近城市的热闹场景。喧嚣的声音从市场传来,邮亭里又有旅客居住,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了旅途中的生活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唐代边塞地区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