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临白海,金碧出微茫。
铜豹仍分署,韝鹰亦有房。
射熊名鄙汉,祝网德怀汤。
乾豆遵彝典,人瞻日月光。
【注释】
行宫临白海:指辽代的上京路(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一带,当时建有行宫。
金碧出微茫:金碧,指皇宫建筑上的彩饰;微茫,指远望之景。
铜豹仍分署:铜豹,指铜制的门额;署,指官署名。铜豹犹言铜门,分署犹言各设官署。
韝鹰亦有房:韝鹰,指关雎等十二禽名;房,指关内、关外各一房。
射熊名鄙汉:射熊,指射熊节;鄙,同“敝”,意为贬低;汉,即汉朝,指汉武帝时设置的射熊节。
祝网德怀汤:祝网德,指祝网之治,是古代一种用网捕捉鸟兽而不伤害它们的捕猎方法;怀汤,比喻怀柔之政;汤,指商汤。
乾豆遵彝典:乾豆,指祭祀用的干肉;彝典,指礼典。
人瞻日月光:人,指百官;瞻,敬仰;日光、月华,指皇帝的威仪。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九月一日从上京回途中所作,十首中每首都描绘了当时的景象和情景。
首句写行宫的宏伟壮观:“金碧”是指宫阙上的装饰物,“微茫”则形容这些装饰物远看如雾气一样朦胧。这两句描绘了行宫的辉煌壮丽景象。接着,诗人又描述了铜豹门、关雎等十二禽名的门匾以及关内、关外的官署,展现了当时朝廷的繁荣昌盛。
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情景:“射熊名鄙汉,祝网德怀汤。”这里提到了“射熊节”和“祝网之治”,前者是古代的一种狩猎活动,而后者则是古代的一种捕猎方法。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展示了当时朝廷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尊重。
诗人转向描述皇帝的威仪:“乾豆遵彝典,人瞻日月光。”这里再次强调了皇帝的威严与神圣。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人瞻日月光,天高云淡。”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时朝廷的繁荣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