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庭四面翠连峰,碧草银沙掩映中。
十二天街清似水,门前琪树动秋风。

这首诗是苏轼对喀喇子山公的赠诗。喀喇子山公,即喀喇木儿,字子山,号雪庵,元朝时为翰林学士,后降明,授翰林待制。

第一句“龙庭四面翠连峰”,描述了喀喇子山公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的环境。龙庭,通常指帝王所居之地,这里可能指的是喀喇木儿的住所或他的工作区域。四周的山峰翠绿连绵,如同守护着这个小天地。

第二句“碧草银沙掩映中”,进一步描绘了喀喇子山公所在环境的美景。这里的“碧草”和“银沙”都是形容草地的颜色,暗示着这片地方植被丰富,景色迷人。而“掩映中”则表达了这些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景象。

第三句“十二天街清似水”,是对喀喇子山公所住之地的描述。这里的“十二天街”可能是一条通往某个目的地的街道,而“清似水”则形容这条街道干净、清澈,如同流动的水一般。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喀喇子山公住所的环境之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品味和追求。

第四句“门前琪树动秋风”,则进一步描绘了喀喇子山公住所门前的景致。这里的“门前琪树”是指门前有一棵珍贵的树木,而“动秋风”则形容这棵树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喀喇子山公住所的自然美,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喀喇子山公住所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生活场景。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喀喇子山公的生活空间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