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非为欲成仁,忍见殷宗入镐豳。
黼冔祼将怜大雅,墓田华表愧谀臣。
【注释】
比干:商末纣王的忠臣,因直言进谏被害。镐:周文王都城,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豳(bīn):周文王时属地,在今陕西彬县北。黼冔祼(kuǎn):古代祭礼中用黑布裹尸体以祭祀的一种礼节。大雅:《诗经》中的《大雅》,是《诗经》中的三十一篇,内容多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这里指比干的大德。华表:古代立于路旁的一种木柱或石柱,柱头上刻着龙、凤等花纹,用以表彰功德,这里指比干的墓。谀臣:阿谀奉承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首句“杀身非为欲成仁”,点出主题,表明诗人要赞颂的不是比干本人,而是他那种不怕牺牲,为了正义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品质。次句“忍见殷宗入镐豳”,写不忍见到自己深爱的殷商王朝的灭亡,而眼睁睁看着它进入镐邑(周文王建都的地方)和豳地(周文王的封地),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殷商的留恋,也表现了他对殷商灭亡的悲愤心情。第三句“黼冔祼将怜大雅”,指出诗人之所以要赞颂比干,是因为他的人格像《大雅》那样崇高伟大。“黼冔祼”是古代一种用黑布裹尸的丧礼,这里借指比干的高尚品德。“大雅”,《诗经·大雅》中的篇目,这里指比干的品质。第四句“墓田华表愧谀臣”,诗人感慨地说,那些阿谀逢迎之辈,面对比干墓,感到惭愧不已。“墓田”指墓地,“华表”指华表柱,这里指比干墓上的碑文。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生前阿谀逢迎,死后却感到羞愧的人们,看到比干墓前的碑文,也会自惭形秽。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颂比干,实际上是通过赞扬比干来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