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元方趣,高居湖上山。
诗成不求赏,独咏两松间。

【注释】

元方:指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见赠:收到别人赠送的礼物。湖上山:在湖州的山水之间(即杭州西湖)。

独咏:独自吟咏。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任湖州知州时所作,是诗人对高士惟寅的酬答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慕功名的思想。

第一句说:“谁识元方趣?”,意思是:谁能理解作者的志向和情趣呢?“谁识”,是说“谁会”。元方:作者弟弟,苏轼的侄子,名轼,字子由,号东湖居士,曾与苏轼同榜及第,又与苏轼齐名,人称“门下士”。趣:情趣,意趣。苏轼以“元方”自比,说他有“元方”一样的高雅的情趣,但世人却不懂得欣赏。

第二句说:“高居湖上山。”意思是:我隐居在湖光山色中的山间。这两句是写景。前一句点明自己的隐居之地,后一句表明自己隐居的原因,都紧扣诗题。

第三句说:“诗成不求赏。”意思是:我的诗歌创作完成后,不再追求别人的赏识了。“求”是希望得到的意思,“赏”是赏识,欣赏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自己不贪图功名利禄,不追求他人的赏识,只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四句说:“独咏两松间。”意思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赞美这两棵松树。这里用“独咏”来代替“独吟”,意思是说,只有作者在赞美这两棵松树,其他的人都没有听见。这两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不图名利、不贪富贵的思想,也表现了他对松树的喜爱。

【译文】

谁懂得我追求高雅的情趣呢?

我在湖光山色的山间隐居。

我的诗歌写完后,就再也不会去寻求他人的赏识了。

只有我赞美了山间的松树,而其他人却无法听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