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门西江水滨,寒烟衰草卧麒麟。
当时谈笑尘沙静,谁是东山折屐人。
秋思次韵孝常七首
诗句解读
- 白下门:古代城门名称,这里指无锡的城门。白下门位于江南,是古时文人雅士游览之地。
- 西江水滨:指的是无锡的西江,江水环绕着城市,景色宜人,适合诗人抒发情感。
- 寒烟衰草: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寒气逼人和衰败的草木。
-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处可能寓意国泰民安、盛世之象。
- 当时谈笑尘沙静:描述的是过去的热闹场面,人们在轻松愉悦中交流,环境宁静而没有尘埃。
- 谁是东山折屐人:东山是古代名胜地,诗人以此自比,表达自己不慕名利、隐逸山林的情怀。
译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江南秋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慨。从“白下门西江水滨”到“寒烟衰草卧麒麟”,诗人用词精炼,画面感强烈。他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透露出自己对名利看淡的心态。
典故与作者背景
周砥(约公元1300年—公元1360年),字履道,元末平江路吴县(今江苏无锡)人,寓居无锡。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擅长古文,尤以诗著称。他的诗歌多抒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周砥游历无锡西江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往昔繁华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他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感,反映出他对名利看淡的态度。
结语
《秋思次韵孝常七首》不仅是周砥个人情感的艺术表达,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物。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