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岁云暮,凄凄霜露繁。
良游岂易得,贱子亦攀援。
流飙吹我衣,植杖登高原。
平郊罗远岫,鸒斯鸣荒园。
路迥苍桧立,岩高白云屯。
寒日无留光,落叶辞本根。
万化倏荣悴,一息异朝昏。
逝者已如斯,人生岂恒存。
人生会有尽,亲友义在敦。
营营谅何为,拨弃不复言。

【注释】:

陪方厓士玄自桃溪看山至西冈:陪侍方士玄从桃溪去观赏山景到西冈。方士玄:方士,道教道士,这里指作者的朋友。西冈:山名,在今安徽桐城北。

冉冉岁云暮:慢慢地,天色已经晚了。冉冉:缓慢的样子。

凄凄霜露繁:凄凉的秋霜和白露繁多。

良游岂易得,贱子亦攀援:美好的游赏,哪能容易得到?我这个地位卑下的人也是攀援而上。

流飙吹我衣,植杖登高原:狂风刮着我的衣服,我拄着拐杖登山。

平郊罗远岫,鸒斯鸣荒园:平原上远处的山峰,野鸡在荒废的园中叫着。

路迥苍桧立,岩高白云屯:山路遥远,苍劲的桧树矗立;山岩高耸,云雾缭绕。

寒日无留光,落叶辞本根:寒冷的日子里阳光没有停留的地方,落在地上的树叶离开了自己的枝干。

万化倏荣悴,一息异朝昏:万物千变万化,转眼之间荣枯衰败;生命只有一次,早晨与黄昏不同。

逝者已如斯,人生岂恒存:死亡就像这一样,人的生命怎能长久存在呢?

人生会有尽,亲友义在敦:人的一生总会有终结的时候,亲朋好友之间的情义应当更加深厚。

营营谅何为,拨弃不复言:忙碌地追求什么,不再说什么了。

【赏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一)是一首咏怀诗,写诗人对人生短促、年华难留、亲友难觅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此诗前四句写景。“冉冉岁云暮”,岁月悠悠,时不待人。“凄凄霜露繁”,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流飙吹我衣”,“寒日无留光”,大自然一片肃杀的景象。“落叶辞本根”则点出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自然规律。“万化倏荣悴”,“人生会有尽”,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的生命都不可能永恒。

中间六句写情。“流飙吹我衣”,诗人被风吹着衣服前进,这是外在的环境造成的;“植杖登高原”,诗人拄着拐杖登上高山,这是内在的意志使然。“平郊”二句写远景,“寒日”二句写近景。“苍桧立”,“白云屯”,写出山势之峻。“寒日无留光”,突出时间之快。“落叶辞本根”,表现物象变化之速,也暗含人生短暂之意。“逝者已如斯”,以“逝者”来代指生命,“如斯”则是说如此这般而已。“人生岂恒存”,诗人发出人生短暂的慨叹。“万化倏荣悴”,“一息异朝昏”,进一步说明生命之短。“逝者”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最后六句议论。前面写景、抒情,都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议论。“人生会有尽”,诗人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接着诗人用两个反问句:“人生会有尽”,“亲友义在敦”作答,表达了自己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人生会有尽”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亲友义在敦”,表明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积极看法,认为人生虽短,但亲情友情是值得珍惜的。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诗风由早年的豪放变得深沉含蓄。诗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