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如云蔼缙绅,紫霄高处掌丝纶。
曾留东阁观奇士,几为北门思老臣。
自愧俚谣无律吕,岂期长物入陶钧。
十年不下梁松拜,回首俄惊宰树春。

《挽袁伯长学士诗稿曾蒙题跋·其一》是元代诗人周权的作品

周权在这首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意境,将一个才情出众、德高望重的学者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提到“宾客如云蔼缙绅”,描绘了一个学术与政治中心,众多知名人士云集的场景。而“紫霄高处掌丝纶”则暗示了袁伯长作为高位官员掌握重要权力的位置,体现了其崇高的地位与影响力。

首句通过“宾客如云”和“蔼缙绅”两个关键词,展现了一个盛大的聚会场面,宾客们衣着华贵,气氛肃穆。接着,“紫霄高处掌丝纶”一句,不仅描绘了袁伯长的职位和权力,也象征着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曾留东阁观奇士”可能指的是袁伯长曾在某个重要的机构(东阁)观察并赏识了许多有才能的人。

第二句“几为北门思老臣”表达了袁伯长对老年官员的关怀,可能是在他的职业生涯后期,仍然关心和照顾那些经验丰富的老臣。“自愧俚谣无律吕”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诗歌水平的自嘲,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谦虚的态度,认为自己的作品不足以与袁伯长的作品相比。

第三句“岂期长物入陶钧”则是一种讽刺,意在表达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可能被纳入到更高级的决策之中,暗指袁伯长的才智和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写作和创作。“十年不下梁松拜”可能是指某位显赫的人物(梁松)曾经向袁伯长行过跪拜礼,显示了袁伯长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一句“回首俄惊宰树春”,则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回忆,感慨时间飞逝,而自己已不再是那个青年,而是经历了许多事情的老者。这句诗意蕴深厚,既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无奈,又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七律不仅是对一位学者的赞颂,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风骨的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周权的文学成就,也能领略到元代文化氛围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