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童引羸骖,路入苍巘去。
深处有人家,鸡鸣白云树。
【注释】杂兴:诗歌的一种体裁,内容比较自由。寒童:指山中童子。羸骖:瘦弱的马。苍鬛:青色山峰。
【赏析】此诗写的是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童子牵马而行,“寒童”指山中童子。次句写行至山上,路入深谷,“苍巘”指青翠的山峰。第三句写在山中深处,有人家,“深处”指山里。“鸡鸣”二句说在山里深处,听到公鸡啼叫,看到白云缭绕在树梢。此诗以简洁的手法描写了深山中幽静美丽的景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寒童引羸骖,路入苍巘去。
深处有人家,鸡鸣白云树。
【注释】杂兴:诗歌的一种体裁,内容比较自由。寒童:指山中童子。羸骖:瘦弱的马。苍鬛:青色山峰。
【赏析】此诗写的是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童子牵马而行,“寒童”指山中童子。次句写行至山上,路入深谷,“苍巘”指青翠的山峰。第三句写在山中深处,有人家,“深处”指山里。“鸡鸣”二句说在山里深处,听到公鸡啼叫,看到白云缭绕在树梢。此诗以简洁的手法描写了深山中幽静美丽的景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确定答题区间,最后结合诗歌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要求赏析“谢尽芙蕖,开到黄花了”两句诗。 “谢尽芙蕖,开到黄花了”一句,写秋日荷花凋残,而菊花却独自开放。这两句诗是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谢尽芙蕖”是说荷花凋谢,而菊花却独自开放,这是从花开花落的角度来写
《夜酌荷亭》 数亩宽闲吾老圃, 着个茅亭,斗大无多子。 水槛水花明楚楚, 洒然不受人间暑。 夜悄虚阶初过雨, 酒浅香深,风味清如许。 沁薄吟襟时挹伫。 多情凉月还窥户。 【注释】 1.老园:指自家的园林。 2.茅亭:简陋的亭台。 3.楚楚:形容水花闪动的样子。 4.挹(yì)伫(zhù):用手轻轻托起。 5.多情:此诗是作者在荷亭中饮酒抒怀之作,所以称多情。 6.沁:渗透。 7.薄:微薄的意思
这首诗是苏轼的《鹊桥仙 次韵冯仲远春日》。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晓寒成阵,春□犹薄,见红紫、纷纷缄萼。 “晓寒成阵”指的是清晨的寒气如同严阵待发的战列一样。这里的“□”可能是指春天的某种景象,具体含义可能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里强调了春天虽然来了,但是寒意依然存在,所以万物还没有完全复苏。“见红紫、纷纷缄萼”则描绘了花朵中红色的、紫色的花朵纷纷绽放,但都被花萼所遮掩
诗句释义 1 满江红:此为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豪迈的情怀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感慨。 2. 湖海平生:表示作者一生都在江湖中度过,与广大的自然景象相伴。 3. 恰都把、中秋负了:意指在中秋节这样的团圆时节,作者未能和家人团聚,感到遗憾。 4. 离合悲欢俱有数:人生中离别和相聚都有其定数,不可强求。 5. 何须感慨添怀抱:不需要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而过度感伤,保持乐观心态。 6. 喜今宵、对影亦成三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满江红 次韵张元善 缟(gǎo)兔(tuǒ)黔(qiān)乌,送不了、人间昏晓。 缟(白色)兔子,黔(黑色)乌鸦,都赶不走人间的喧嚣。 问底事、红尘野马,浮生扰扰。 问什么是世间纷扰,如同尘土中的野马,让人感到浮躁不安。 万古未来千古往,人生得失知多少。 自古以来,未来和过去都是永恒的,人生的得与失又有多少呢? 叹荣华过眼只须臾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等。双调一百零九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九仄韵。此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可能是词作者误用。叶梅友:叶梦得之号。八十八岁时自号“梅友”,又号“石林居士”。八十:指叶梦得年事已高。 试问梅花,自逋仙后知音少。还又向、石林深处,结清边友。心事岁寒元不改,一生清白堪同守。历冰霜、老硬越孤高,精神好。心太极,天机早。闲共索,巡檐笑
【诗句释义】 长啸登临,望不尽、海门修碧。 人道□、江山高处,汉时遗迹。 一自耕云人去后,几番烟草凝秋色。 任掀空、骇浪卷银山,蛟鼍泣。 尘世事,纷如织。 云外径,闲舒立。 问来今往古,几人高适。 共拍栏干呼太白,欲倾沧海供豪吸。 倚东风、无限客中愁,斜阳笛。 【译文】 我独自登上高楼,俯瞰无尽的大海。 人们说那江山是古代帝王的遗址,风景优美如画。 自从有人耕种云朵,这里已经很久没有烟了
【注释】 残山剩水,陌上多尘土。 此地当时分汉楚。 俯仰几番今古。 暮云野树苍茫。 秋风荒草沙场。 极目寒鸦归外,数家篱落斜阳。 【译文】 残破的山峰和水流,路上扬起了灰尘。 这里曾是分出汉、楚的地方。 抬头俯下身来,几次变化,都是今古之事。 傍晚的云朵飘在野外的树木之上,一片苍凉。 秋风吹过荒凉的草地,战场已经消失无踪。 极目远眺,寒鸦飞向远方,几户人家的篱笆旁边有斜阳。 【赏析】
朝中措 西风袅袅落平沙,独树几人家。个里残虹雨阁,那边疏嶂云遮。 平洲柿栗满区瓜,芋野路斜斜。牛笛数声归尽,夕阳付与啼鸦。 注释: - 朝中措:词牌名。又名“忆秦娥”、“如梦令”、“醉东风”。 - 西风:秋风。 - 袅袅:轻轻摇曳的样子,形容风儿吹得轻柔而悠长。 - 平沙:平坦的沙滩,这里指沙漠或者沙地。 - 独树几家:只有一棵树,周围有几户人家。 - 个里:这里,指这棵树下。 - 残虹雨阁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 新丰:古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东,因周武王时曾在此设市而得名。 疏放:放纵不羁。 旧时:往日。 天吴:传说中一种神兽,形状像龙而没有角。这里指隐士。 短褐:粗布衣服。 谭扪虱:指谈《易》。相传孔子曾与弟子们谈论《易》,说:“吾有先人之绪训,足以垂世;吾亡之后,世皆然之。”后人遂以“谭扪虱”为谈《易》的代称。 冰雪:比喻清高坚贞。 弹铗:战国时期
【注释】 1. 无造请:不谒见权贵。造请,指拜谒权贵以求援引、推荐或求仕进等。 2. 卜居:谓占卜择地而居。翠微深:意喻山之深处或高峻之处。 3. 幽意:隐逸的情趣。素所惬:素日所向往、所欣赏。惬,满足。 4. 隔空林:形容泉水声清脆悦耳,仿佛从空中传来。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和内心的恬静。首句“倦迹无造请”,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的决心。次句“卜居翠微深”
【注释】 杂兴:即随兴吟咏的诗,也指随意而作的诗词。乌几:古代盛水或食物的器具,形如小盂,多用铜铁制作。博山:一种装饰性的香炉,以青铜或瓷土制成,上刻有龙凤等图案,下有烟孔,可以插入香料,烧时香气扑鼻。穗烟碧:穗烟即香炉中冒出的烟雾,碧即浅绿色。 山童汲泉花,来作砚蟾滴。 山童:山中的童子。汲泉花:从山泉里取来泉水浇灌花朵。来作砚蟾滴:用来当墨水滴在砚台里。砚蟾滴
注释: 酸风侵短褐,野路迂涧南。 酸风:形容寒气刺骨。短褐:粗布衣服。酸风侵,指寒冷的北风。 野路:野外的小道。迂:曲折。 梅香点归骖:梅花的香气飘散开来,如同点点星光洒在了马车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间景色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酸风侵短褐”,酸风,即寒风。这里用来形容北风的刺骨之寒。短褐,是指粗布衣服。这里的酸风指的是北风的酸味,暗示了严寒的天气。
杂兴 暮色中,细雪纷飞扑面而来,落在吟咏的衣衫上,如同被偷袭。 夜晚的灯光下燃烧着干枯竹子,发出的火光映照着我沉思的脸庞。 春天的气息在屋内弥漫开来,炉边刚熟的芋头散发出香气
【注释】 看:瞧,观看。松:指山中松树。坐:坐在。危石:高耸的石头。瀹(yuè):煮,烹煮。茗:茶。爨(cuàn):烧火,引申为烹煮。枯箨(tuò):枯干的竹皮。振衣:抖起衣服。下山去:从山上下来。幽壑(hè):深深的山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作者以“看”、“煮”、“抖”等动词写出了诗人观赏、品茗的动作和心情,使整首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韵味。前两句写静观
【注释】 杂兴:一种无固定格式的诗体。 西阳:指太阳落山后,夕阳映照在树木上的景象。 转林腰:树影倒映在林中。 水木:指树林。 愈清丽:更加清新秀丽。 归云:归来的云。 不肯栖:不愿意停息在树上。 浩荡:广阔无边。 弄山翠:点缀着山林的翠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前两句“西阳转林腰,水木愈清丽”,是说夕阳从西边照射到树木上,使得树影倒映在林中,更显得清新秀丽;后两句“归云不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