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能诗李谪仙,东湖吟望两经年。
丹光迥出青云上,紫气长临碧海边。
拟对棕衣论涧竹,更留茅屋赋江莲。
疏钟细磬匡山里,头白归来也自贤。
诗句释义及赏析#### 一、首句释义及赏析
“不见能诗李谪仙,东湖吟望两经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李谪仙(李白)的敬仰之情。李白被后世尊称为李谪仙,其诗才横溢,被誉为“诗仙”。诗人在东湖边,望着美景沉思良久,感慨自己未能有李白那样的才华。这里的“吟望”指的是诗人在湖边吟咏诗歌,眺望远方。而“两经年”则表示这种情感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二、次句释义及赏析
“丹光迥出青云上,紫气长临碧海边。”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意指天空中出现了明亮的红色光芒,仿佛是李白的诗歌之光照耀在云端之上;而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紫色的祥云缭绕,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这里用“丹光”和“紫气”来比喻李白诗歌中的意境和气质,强调了他作品的影响力和崇高地位。
三、第三句释义及赏析
“拟对棕衣论涧竹,更留茅屋赋江莲。”描述了诗人与友人李谪仙相聚的情景。“棕衣”可能指的是李谪仙所穿的粗布衣衫,而“棕衣论涧竹”可能是说他们一起讨论诗歌,探讨诗文中的竹子意象。“江莲”可能是李谪仙所喜爱的莲花,也可能是诗人自谦地表达自己在文学上的不足,想要学习李谪仙的高超技艺。
四、第四句释义及赏析
“疏钟细磬匡山里,头白归来也自贤。”这一句表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疏钟”和“细磬”都是寺庙中常用的乐器,象征着宁静和修行的氛围。匡山可能是诗人隐居的地方,“头白归来也自贤”意味着尽管年岁已高,但诗人依然保持着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学追求,对自己的归隐生活感到自豪。
译文
未见诗才如李谪仙,东湖吟望两经年。
丹光照破青云天,紫气缭绕碧海边。
拟对棕衣谈涧竹,更留茅屋赋江莲。
匡山钟声细磬响,头白归来仍自贤。
这首诗通过对李谪仙(李白)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诗歌魅力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同时,通过描绘自己与李谪仙的交流以及晚年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的平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