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子居山不见山,静者居廛山在眼。
请看东郭许隐君,中山之堂最萧散。
堂前种竹堂后萱,春深笋长萱花繁。
大儿称觞寿花下,小儿读书当竹根。
城中无山亦可乐,城中有虎仍戴角。
归来不愁虎食人,闭门日醉中山春。

诗句:俗子居山不见山,静者居廛山在眼。

译文:那些世俗的人居住在高山之中却无法看见真正的山,而那些心无杂念的人则能够清楚地看到山的全貌。

关键词:俗子,静者,山,眼睛

赏析:诗人以“俗子”与“静者”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俗子们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山,而没有真正理解山的真谛;静者们则能看清整个山景,他们的内心宁静,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

诗句:请看东郭许隐君,中山之堂最萧散。
译文: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位隐居东郭的许隐君,他居住的中山堂最为悠闲散淡。
关键词:东郭许隐君,中山之堂,萧散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许隐君的中山堂,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生活状态。”东郭”一词,暗示了隐者选择远离繁华,独居山林的意境。”最萧散”三字,则形象地传达出许隐君所居之处的清幽与宁静。

诗句:堂前种竹堂后萱,春深笋长萱花繁。
译文:在大厅前种着翠绿的竹子,在后院种植着美丽的萱草。春天的时候,竹笋长得飞快,萱草花朵开得又多又密。
关键词:竹林,萱草,春深,笋长,花繁
赏析:此部分展现了许隐君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简朴生活的情趣。”堂前种竹”与”堂后萱”,分别代表了室内和室外的自然元素,形成了内外兼修的生活理念。“春深笋长萱花繁”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美好画面,象征着许隐君对生命勃发的感悟。

诗句:大儿称觞寿花下,小儿读书当竹根。
译文:大儿子在花下举杯庆祝长寿,小儿子在竹林边勤奋学习。
关键词:大儿,称觞,寿花下,小儿,读书,当竹根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许隐君家庭和谐、代际有序的景象。大儿子在花下庆祝生日,象征着家庭的温馨和对生命的赞颂;小儿子在竹林边勤学好问,则体现了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勤奋向学。两相对照,不仅彰显了家族的文化传承,也映射出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句:城中无山亦可乐,城中有虎仍戴角。
译文:尽管城中没有大山可以登临欣赏,但只要有虎的存在,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独特的乐趣。
关键词:城中,无山,亦可乐,城中,有虎,仍戴角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虽然身处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可能无法像古人那样登高望远,但却能在都市生活中找到乐趣,如同城市中的老虎仍有其独特魅力和威严。这种心态体现了现代人面对现代生活挑战时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

诗句:归来不愁虎食人,闭门日醉中山春。
译文:即使归来也不担心被猛虎伤害,每天闭门饮酒沉醉于春意盎然的中山美景中。
关键词:归来,不愁虎食人,闭门,日醉,中山春
赏析:“归来不愁虎食人”,这里的“虎”并非指现实中的威胁,而是用象征手法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安全的担忧。“闭门日醉中山春”则描绘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中山堂的描述及对许隐君生活方式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于简朴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