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静失本性,滞寂圣所诃。
不有止观幻,欲静动愈多。
道人非避世,偶此住山阿。
幽侣不到门,况闻车马过。
闲云谢冗迹,止水无惊波。
山光明户庭,定起聊婆娑。
扰扰奔竞者,闻风意如何?
静趣轩
躁静失本性,滞寂圣所诃。
不有止观幻,欲静动愈多。
道人非避世,偶此住山阿。
幽侣不到门,况闻车马过。
闲云谢冗迹,止水无惊波。
山光明户庭,定起聊婆娑。
扰扰奔竞者,闻风意如何?
注释:
- 躁静失本性:躁动和平静失去了它们的本质。
- 滞寂圣所诃:停滞的寂静被指责为神圣之所。
- 不有止观幻:没有真正的停止和观察的幻觉。
- 道人非避世:道士不是在避世。
- 偶此住山阿:偶尔在这里居住。
- 幽侣不到门:幽静的朋友不来敲门。
- 况闻车马过:何况听到车马经过的声音。
- 闲云谢冗迹:悠闲的云彩摆脱了杂乱的痕迹。
- 止水无惊波:静止的水没有惊慌的涟漪。
- 山光明户庭:山光映照在明亮的庭院里。
- 定起聊婆娑:静静地站起来,轻轻地摇曳。
- 扰扰奔竞者:忙碌而竞争的人。
- 闻风意如何:听到消息后,内心有何想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色和一个隐逸的生活状态。诗人以“静趣轩”为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静谧山林中的独特韵味和宁静氛围,以及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对山水、云水、光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求心灵宁静、远离喧嚣的生活理念。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