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夜断飞赤龙,长驱疾足平关中。
鸿门玉碎亚父死,彭城霸气随飘风。
沐猴御尊真成戏,调服群驽弃天骥。
一骓岂解踏九州,事去空歌时不利。
宋公不复登此丘,吊古有客悲黄楼。

【解析】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当时作者因被贬为杭州刺史,心情郁闷,于是作《戏马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自身处境的担忧。

“戏马台”,即戏马台宫,是汉宣帝时的离宫,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的汴河之旁。相传汉武帝自甘泉宫至云阳都亭进行狩猎时,曾在此地设宴,以马为戏。《汉书·地理志》中说:“雍州……有上兰、下兰、鸡头、鹑尾四国。”这里“四”当为“四国”。

“白蛇夜断飞赤龙”,据《搜神记》,白蛇乃白素贞,她与许仙相爱,后却为法海所害,化为白蛇精,其身长百尺,白昼能飞。“飞赤龙”指赤龙马,即后来著名的“千里驹”,也称为“天骥”“汗血宝马”。

“长驱疾足平关中”,“长驱疾足”是形容良马疾驰的样子,“关中”即函谷关以西地区。

“鸿门玉碎亚父死”、“彭城霸气随飘风”,都是形容战乱时期英雄末路的悲凉景象。其中“亚父”指范增,他是秦末反秦义军中的谋士,项羽的主要谋臣,曾建议立楚将项梁为楚怀王,封其为“武信君”。“鸿门玉碎”比喻项羽听信奸人之言而杀害刘邦。鸿门宴是秦末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项羽杀刘邦是因为刘邦想夺取他手中的军权。范增认为刘邦欲壑难填,劝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不听。范增气得拔剑起舞,表示要替项羽除掉刘邦,但未及动手就被项羽阻止了。范增气愤至极,便离开项羽去寻项梁的后代项羽的弟弟项庄,希望借刀杀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想借机杀死刘邦。项伯见状赶来,把张良拉到营帐外,暗中告诉张良保护刘邦逃走。最终刘邦侥幸逃脱,并最终打败项羽。“彭城霸气随飘风”比喻项羽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壮志。“彭城”是楚国的故地,在今江苏徐州一带。项羽在这里大败刘邦,并自称“西楚霸王”。此后,他的威名传遍全中国。

“沐猴御尊真成戏”,沐猴而冠是指像猕猴一样戴着帽子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而无真才实学,充任某种虚职滥官;也比喻坏人假装正经或愚弄他人。“调服群驽弃天骥”意思是让一群劣马来驯服天马,使它们丢弃高贵的本性,这是不可能的事。“群驽”(nū)是许多劣马,“天骥”(jì)指良马。

“一骓(zhuō)岂解踏九州?事去空歌时不利”,意思是:一匹良马怎么能踏遍整个神州大地呢?事情失败了只好空发感慨,这是不合时机的。“一骓”即良马,也泛指骏马,“踏九州”指驰骋天下。

最后两句是说,宋国公赵禹不再登上这座山,因为这里有古代帝王的坟墓,让人凭吊那些已经消失的历史人物,令人不胜悲哀。“宋公不复登此丘”中的“宋公”指赵禹,他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因触犯新即位的皇帝李纯而被贬谪岭南。这里的“黄楼”,即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所作《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哀”字写出了诗人对宋公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项羽、刘邦的悲剧结局以及自己被贬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自身处境的担忧和感叹。首联用典咏怀,慨叹人生易逝;颔联直抒胸臆,抒发忧愤;颈联运用反衬之法,表达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尾联则用典抒情,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感情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