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千里远相寻,倾盖交欢气义深。
笔砚生涯无异志,金兰气味本同心。
挥毫解赋登高句,缓轸能弹对竹琴。
此去鳞鸿知有便,临风无吝寄芳音。
【注释】
谢君千里远相寻:感谢你不远万里来寻我。
倾盖交欢气义深:我们彼此倾盖相见,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笔砚生涯无异志:在笔墨纸砚的生活中,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志向。
金兰气味本同心:我们志同道合,如金兰之交。
挥毫解赋登高句:挥笔写诗时,能够写出登高临远的诗句。
缓轸能弹对竹琴:慢拉琴弦,就能弹出对竹子的曲子。
此去鳞鸿知有便:此去如果鱼雁顺风,就会知道消息。
临风无吝寄芳音:站在风中,不吝啬地送一声祝福。
【赏析一】
“谢君千里远相寻”,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诗人用一个“谢”字,把朋友来访表示了深深的感激之情。“谢”是客套话,“远相寻”却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这一句是全诗的开头,也可以说是诗眼,是全诗的基调所在,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珍惜。
“倾盖交欢气义深”,第二句进一步抒发了与朋友相交的喜悦,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倾盖”是指两人同坐一张车盖下交谈,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雅致的交往方式。“交欢”则表达了双方的愉快和愉悦的心情。“气义深”表明他们之间的友谊已经达到了深厚的程度。这一句描绘了一幅两人欢聚一堂,畅谈人生的景象,充满了温馨和喜悦。
“笔砚生涯无异志”,第三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概括和总结。“笔砚”指的是笔墨纸砚,这些都是文人学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涯”则是指他们的日常生活。“无异志”则表明他们在笔墨纸砚的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是一致的,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志向。这一句表明诗人对自己的一生有着清晰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坚定和执着。
“金兰气味本同心”,第四句则是对前面两句的进一步阐释和补充。“金兰”是古代的一种比喻,表示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厚。“气味”则表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点。“本同心”则表明他们之间有着相同的思想和理念。这一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朋友有着深深的了解和认同,他深知他们之间的友谊和默契是深厚的。
“挥毫解赋登高句,缓轸能弹对竹琴”,第五、六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书法和音乐才能的描述和展示。“挥毫解赋”则表明他的书法技艺精湛,能够挥毫解赋,写出优美的诗句和篇章。“登高句”则是指他所写的诗句都是登高望远,充满豪迈和激情的句子。“缓轸能弹对竹琴”则是指他能弹奏出美妙的旋律,与竹子的音色相得益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诗人挥洒自如,才华横溢的形象,展现了他的多才多艺。
“此去鳞鸿知有便”,第七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鳞鸿”则是比喻书信往来。“知有便”则意味着他希望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得到朋友的消息和问候。这一句表明诗人对于和朋友保持联系的愿望和期待,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临风无吝寄芳音”,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祝福和祝愿。“临风”则是面对风的情景,象征着诗人的心情舒畅和愉悦。“无吝”则表示他对朋友的祝福毫不吝啬,愿意将最美好的祝福传递给朋友。“寄芳音”则是指他将祝福化作芬芳的声音,传递到朋友的耳边。这一句是全诗的收尾之笔,也是全诗的升华之处,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珍惜,以及他对朋友的深深祝福和祝愿。
【赏析二】
《和李邦瑞韵二首》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两首诗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尊重的态度。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和对友情的表达,诗人展示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第一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来访的感激之情,并强调了与朋友相交的喜悦和深厚友谊的珍视。诗人用“谢君千里远相寻”表达了对朋友来访的感激,用“倾盖交欢气义深”描绘了与朋友相见的愉快和愉悦心情,用“笔砚生涯无异志”表达了对朋友的珍视和尊重。
第二首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一生中的追求和志向。诗人用“金兰气味本同心”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相似点和共同点,用“挥毫解赋登高句”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用“缓轸能弹对竹琴”表达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默契和默契。
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尊重,以及对朋友的深深祝福和祝愿。通过赞美和表达友情,诗人展示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