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岭仙姿迥异常,洞庭春染六铢裳。
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
反笑素英浑淡抹,却嫌红艳太浓妆。
临风浥此蔷薇露,醉墨淋漓寄渺茫。
【注释】
蜡梅二首:诗人咏物诗中对蜡梅的赞美。
越岭仙姿迥异常:越过岭,见到梅花的姿态非常奇特。
洞庭春染六铢裳:洞庭,即洞庭山(位于今湖南),春天时山上草木葱茏,如被染过一般。六铢裳,指衣裳的质地轻柔,如同六铢丝绸一样。
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形容蜡梅枝条横斜,像绿色的玉雕,显得十分瘦弱;花苞开放,像是黄金般灿烂。
反笑素英浑淡抹,却嫌红艳太浓妆:蜡梅的白色花朵与素雅的花朵不同,它们反而显得更加朴素自然;然而,红艳的花朵却太过浓重,不自然。
临风浥此蔷薇露,醉墨淋漓寄渺茫:在微风中沾湿这些蔷薇花露,用墨汁书写出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寄托在茫茫的天地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蜡梅的特点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全诗以“蜡梅”为中心,通过对其形态、色彩、香气等特征的描写,展现了蜡梅独特的美。同时,通过对蜡梅与其他花卉的比较,表达了对蜡梅的喜爱之情。
诗人从越岭之景入手,描绘了蜡梅超凡脱俗的姿态。“越岭仙姿迥异常”,突出了蜡梅的高雅、独特之美。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蜡梅的色彩和香气,“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蜡梅的枝条比喻为碧玉,显得娇小玲珑;将花蕾比喻成黄金,展现出其璀璨的光芒。同时,“分外香”也强调了蜡梅香气的浓郁,让人难以忘怀。
诗人通过对蜡梅与其他花卉的比较,表达了对蜡梅的喜爱之情。“反笑素英浑淡抹,却嫌红艳太浓妆”。这里,诗人将蜡梅比喻为素雅的花朵,认为其自然、朴素;而将其他艳丽的花朵比作红艳的花朵,认为其过于浓重、不自然。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蜡梅的独特之处,也让读者更加欣赏它的魅力。
诗人以“临风浥此蔷薇露,醉墨淋漓寄渺茫”作为结尾。这里的“蔷薇露”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微风中感受到的蜡梅芬芳,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用墨汁书写的情感和思绪。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将自己对蜡梅的喜爱之情融入到字里行间,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