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重遇已忘忧,况复边山七月秋。
联句弦歌清夜乐,人生适意亦何忧。
【释义】
我与景贤再次相遇,忘却了忧愁;何况七月的边山,景色如此美好。联句弹琴唱歌,在清幽的月夜之中,人生适意又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
【赏析】
“知音重遇已忘忧”,是全诗的起兴。诗人和景贤重逢,自然欣喜若狂,于是便有了这两句诗。“知音”,指知己朋友或同志。这里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重遇”指再度相逢,也就是久别之后重新见面。“忘忧”,即忘忧患、忘烦忧之意。《诗经.小雅.采薇》云:“君子乐胥(xu,欢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亦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说:君子的快乐就在于忘记忧患。可见,“知音重遇已忘忧”一句,是说诗人和朋友再度相逢,感到非常高兴,因此忘记了忧愁烦恼。
“况复边山七月秋”,是承接上文而来。景贤与诗人再度相会,当然会感到高兴。然而高兴之余,又想到自己身在他乡,不能与家乡的朋友亲人团聚,因而更加感到愁绪满怀。“况复”,连词,兼表转折关系。“边山”,指边境附近的山。“七月”指农历七月,此时正是暑气正盛的时候。七月的山区天气炎热,暑气逼人,令人难以忍受。因此,“边山七月秋”一句,既是实写景况,又是暗寓诗人内心的感受。这句诗表面上写的是边山七月的情景,实际上却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自喻。
“联句弦歌清夜乐,人生适意亦何忧”,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前两句所抒发的愁绪,至此得到了排遣。“联句”,就是同声相应,异韵合调的意思。古人作诗时,往往一人执笔,先吟出一句定下基调,其他人接着吟诵,最后合成一首诗。“弦歌”,指歌唱音乐。“清夜”,指夜晚清静之时。“适意”,指得心应手。“亦何忧”,意为又有何忧愁呢?这四句诗中,“联句弦歌”四字最为传神。它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深夜里,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诗人与景贤并肩而坐,一边饮酒赋诗,一边奏着乐器唱着歌曲。他们兴致勃勃,歌声悠扬,彼此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这种情景多么令人惬意!
这首诗的大意是:与友人再度相逢,欢聚一堂,心情舒畅,忘却了忧愁。更何况,我们身在他乡,远离家乡亲人,更应该珍惜相聚的时光。我们应该珍惜友情,珍视相聚的时光,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