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九日菊花新,妙契忘言不犯春。
收得安南忧伐北,不知何日得通津。

解析:

诗句解释:

  1. “太阳十六题识自宗” - 此句表明诗人在十六日(即农历的十月)进行了书法创作或题识,并且这种活动体现了他对于某种哲学或精神追求的认同和坚持。
  2. “重阳九日菊花新,妙契忘言不犯春” - 这句诗描述了重阳节(九月初九,即重阳节)时,诗人欣赏到新鲜的菊花,并由此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这里的“不犯春”指的是不违背春天的气息或原则。
  3. “收得安南忧伐北,不知何日得通津”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事务的忧虑,特别是对越南(安南,今属越南)的担忧和对北方的军事行动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可能实现和平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解决争端。

译文与注释:

  • 原诗: 太阳十六题识自宗
    重阳九日菊花新,妙契忘言不犯春。
    收得安南忧伐北,不知何日得通津。

  • 译文:
    十六日题写了太阳,自宗自守;
    重阳佳节菊花盛开,妙悟自然之道,忘记言语之谈而不违背春天。
    平定安南,忧虑北伐,不知何日可通达。

  • 注释:

  • 太阳十六题识自宗:“太阳”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或标记,而“自宗”可能表示诗人对于自己信仰或理念的坚守。

  • 重阳九日菊花新:“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九日为九月九日,这一天有登高赏菊的传统。

  • 妙契忘言不犯春:“妙契”可能指深刻的领悟或理解,“忘言”则可能指超越言语的描述,“不犯春”则是说不违背春天的自然规律或生机。

  • 收得安南忧伐北:这里提到了对越南(安南)的担忧和对北方的军事压力。

  • 不知何日得通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和平解决边疆问题的愿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实现和平。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国家边疆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太阳”的题识和个人信仰的坚守,诗人传达了对于宇宙和人生哲理的理解和追求。此外,诗中提及对越南(安南)的关注和对北方军事压力的忧虑,展示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心。最后,诗人对于未来和平解决问题的期望,反映了其理想主义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国家大事上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体来看,此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