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叹白头翁,君亦嗟髯郎。停灯话旧事,谈笑吐肺肠。
酬酢觅佳句,沉思搜微茫。湛然访医药,预备庸何妨。
高君略启口,确论闻未尝:「医术与治道,二者元一方。
武事类药石,文事如膏粱。膏粱日日用,药石藏巾箱。
一朝有急病,药石施锋铓。病愈速藏药,膏粱复如常。
缓急寇难作,大剑须长枪。寇止兵弗戢,自焚必不长。
发表勿攻里,治内无外伤。朝廷有内乱,安可摇边疆。
疆场或警急,中变决自戕。阴病阳脉生,阳症阴脉亡。
暴法譬之阴,仁政喻之阳。太平虽日久,恣暴降百殃。
大乱遍天下,行仁降百祥。一君必二臣,佐使仍参详。
不殊世间事,烝民无二王。国老似甘草,良将比大黄。
一缓辅一急,一柔济一刚。病来不速治,安居养豺狼。
疾作傥无药,遇水泛舟航。病固有寒热,药性分温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赠高善长》。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押韵,节奏感很强。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1. 诗句:“我叹白头翁,君亦嗟髯郎。停灯话旧事,谈笑吐肺肠。”
  • 注释:“感叹”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表示深深的感慨。“白头翁”和“髯郎”可能是指两位年长者或者有智慧的长者。“停灯”暗示着夜晚的安静时刻。“话旧事”意味着在谈话中回忆过去的事情。“吐肺肠”则形容谈论时非常坦率和真诚。
  1. 译文:我感叹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你也感叹那些拥有胡须的男子。在灯火熄灭后,我们开始聊起了往事,彼此之间畅所欲言。

  2. 诗句:“酬酢觅佳句,沉思搜微茫。”

  • 注释:“酬酢”指应酬往来。“觅佳句”意指寻找美妙的句子。“沉思”意为深入思考。“搜微茫”表示探索微小而模糊的地方。
  1. 译文:我们在应酬往来中寻找优美的句子,深入思考以探索细微而模糊的地方。

  2. 诗句:“湛然访医药,预备庸何妨。”

  • 注释:“湛然”可能指的是一种清澈透明的状态,也指一个人的心态或心境如水般清澈。“访医药”指寻求医疗知识和治疗疾病的方法。“预备”意为准备。
  1. 译文:我愿意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地去寻找医药知识,准备这些知识并不妨碍我追求真理。

  2. 诗句:“高君略启口,确论闻未尝:「医术与治道,二者元一方。」武事类药石,文事如膏梁。」”

  • 注释:“高君”可能是指一位名叫高的朋友或熟人。“略启口”意味着他稍微开了口。“确论”意为确凿不移的观点。“闻未尝”可能是指听闻此事但没有实际体验过。
  1. 译文:高君只是略微开了口,但确实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医学和治理之道本质上是相同的。就像药物是用来治病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是用来滋养人的。

  2. 诗句:“膏粱日日用,药石藏巾箱。」一朝有急病,药石施锋铓。」”

  • 注释:“膏粱”(gāoliáng),泛指美味的食物,这里指日常生活的享受或富裕的生活方式。“巾箱”是古代的一种小箱子,用来盛放物品。“急病”指突如其来的严重疾病。
  1. 译文:日常享用美味食物的生活(膏粱),就像存放药物在小箱子里一样平常。如果突然生病了,药物就会派上用场,展现它的作用。

  2. 诗句:“缓急寇难作,大剑须长枪。寇止兵弗戢,自焚必不长。」”

  • 注释:“缓急”指紧急或困难的情况。“寇难”指敌人或困境。“大剑须长枪”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强有力的武器来应对。“寇止兵弗戢”(kòuzhǐ bīng fú jí)意为当敌人被消灭后,士兵不再争斗。“自焚必不长”(zìfénɡbìzhǎncháo)意为如果自暴自弃,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1. 译文:在遇到紧急或困难的情况时,强大的武器是必要的。如果敌人被消灭,士兵们就不再争斗了。但如果放纵自己,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2. 诗句:“疆场或警急,中变决自戕。」阴病阳脉生,阳症阴脉亡。」”

  • 注释:疆场即战场。“中变”可能是指内部的变化或突发状况。“决自戕”意为决定自杀。“阴病阳脉生”意指在身体内部的疾病与外在的症状同时出现。“阳症阴脉亡”意为外部的症状出现了,但内在的病因消失了。
  1. 译文:战场上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这种情况下内部的变化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比如一个人身体内部可能有病,但外表看起来却健康无虞;或者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但实际上内部的病因已经消失。

  2. 诗句:“暴法譬之阴,仁政喻之阳。」太平虽日久,恣暴降百殃。」”

  • 注释:“暴法”指残暴的法律或政策。“仁政”指仁慈的政策或治理方法。“阴”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隐蔽、隐秘的意思。“阳”可能指的是光明、明显的意思。“百殃”是指各种灾难或祸患。
  1. 译文:残暴的法律或政策就像是隐藏的黑暗(阴),而仁慈的治理就像明亮的阳光(阳)。虽然国家安定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继续使用残暴的手段会导致更多的祸害(百殃)。

  2. 诗句:“大乱遍天下,行仁降百祥。」一君必二臣,佐使仍参详。」”

  • 注释:“大乱”可能指的是严重的社会混乱或动乱时期。“行仁”指实施仁爱的政策或措施。“降百祥”意味着这些仁爱的行动会带来很多吉祥的事情。“一君必二臣”,意思是在一个君主的统治下,必须有两个大臣辅佐他(一君)。“佐使仍参详”可能是指辅助的官员们会共同讨论和审视这些问题。
  1. 译文:在世界上发生了大规模的动乱之后,施行仁爱的政策会带来许多吉祥的事情。在一个君主的统治下,必须有两个大臣辅佐他(一君)。辅助的官员们会共同讨论和审视问题。

  2. 诗句:“不殊世间事,烝民无二王。」国老似甘草,良将比大黄。」”

  • 注释:“国老”可能指的是国家的重要官员。“甘草”是一种中草药,常用来缓解疼痛和消炎。“大黄”也是一种草药,具有泻下作用。“二王”可能是指两个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1. 译文:世间的所有事务并没有区别,老百姓也没有两个国王。国家的重要官员就像甘草一样能够缓和紧张的局面,而将领就像大黄一样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

  2. 诗句:“一缓辅一急,一柔济一刚。病来不速治,安居养豺狼。」疾作傥无药,遇水泛舟航。」”

  • 注释:“一缓”和“一急”分别指两种情况下的应对策略:一种是温和的态度,另一种是强硬的态度。“一柔济一刚”意指柔软的一面可以化解坚硬的一面。“病来不速治”意思是疾病来得太快,来不及及时治疗。“安居养豺狼”意思是在没有外界威胁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安逸的生活方式。“疾作倘无药”意思是如果疾病发作却没有药物可以使用。“遇水泛舟航”意思是在水中划船航行。
  1. 译文: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应该采取温和的态度去帮助对方,而不是采取强硬的手段。如果疾病来得太快,就来不及及时治疗。在没有外界的威胁时,人们会选择安逸的生活方式。如果疾病发作却没有药物可以使用,那么就要在水上划船航行来度过难关。

赏析:
李白的这首诗《赠高善长一百韵》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看法。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一个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的肯定。而后半部分则是通过比喻和对比,强调了治国理政中的温和和仁爱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李白的政治哲学和道德观念,强调了和平、仁爱和法治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