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下女萝丛,使者旌旗发粤中。
昔至本膺丹诏重,今归惟颂白头公。
百年自喜行藏定,千里何当语笑同?
门口侍船应有待,大江西即大江东。

诗句释义

  1. 九华山下女萝丛:这句指的是九华山的自然环境,女萝是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山间的自然美。在古代诗文中,也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的意境。

  2. 使者旌旗发粤中:使者是指古代使节,旌旗则是使者出行时所持的标志,发粤中意味着从广东出发。”粤中”指的是岭南地区,这里暗示诗人可能因公差而离开家乡前往北方。

  3. 昔至本膺丹诏重,今归惟颂白头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满足。”本膺丹诏”指曾经接受皇帝的诏书,“白头公”是对年老有德之人的尊称,表明诗人虽然已退休但仍然受到尊敬和赞扬。

  4. 百年自喜行藏定:此句意指诗人认为自己一生的行为和选择已经得到了确认和满意。”行藏”指行为与理想,”定”表示确定。

  5. 千里何当语笑同:诗人希望即使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也能像在家一样,与友人畅谈欢笑。”千里”指的是远方,表达距离之遥远。

  6. 门口侍船应有待:这里的”待”字可能意味着等待或准备,”门口”可能指的是家门或者码头,诗人可能在那里等待着某人的到来。

  7. 大江西即大江东:最后一句通过使用对比手法,将”大江东”与”大江西”相对照,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流向,同时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译文

九华山下女萝丛生,使节旗帜在广东飘扬。
昔日受命于天子重托,今日归来歌颂白发翁。
百年生涯自喜定矣,千里之遥何须言同?
门前等候船只应是等,大江东去大江东。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时光与自然的哲思。通过对九华山女萝的描绘,以及使节与老人的形象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现在生活状态的满意。同时,诗中的“千里何当语笑同?”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仍渴望与人交流分享的愿望。最后的“大江山即大江东”,以自然景观喻人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间流转的领悟。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感情真挚的诗作,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