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急水,哀雁绕天鸣。
送子川路远,浩荡扶神旌。
少年挟高艺,求仕入皇京。
祖父通籍家,蝉联及弟兄。
奈何抱长痛,鞠此霜霰情。
伯氏江外居,心殚慈母惊。
奉命持衰来,留连镇阳城。
会言襄祔事,各复东西行。
生养死当葬,若为好爵婴。
勖子泣血日,寡言收视营。
尚爱千金躯,以保百代贞。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朔风吹急水,哀雁绕天鸣。
**释义与解析: **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北风凛冽、水流湍急的画面,同时伴随着哀伤的哀雁叫声回响在天际。这反映了送别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悲痛。
- **关键词注释: ** “朔风”指的是寒冷的北风,常用来象征冬天或别离。”哀雁”则指被悲伤所困扰的候鸟,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时的哀愁。
- **赏析: ** 整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于离别的深刻感情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
2. 送子川路远,浩荡扶神旌。
**释义与解析: ** “送子川”可能是指诗人的某个朋友或亲人即将启程去远方。而“浩荡扶神旌”中的“扶神旌”暗示着一种庄重和神圣的气氛,可能是为了祈求旅途平安或顺利。
- **关键词注释: ** “子川”是地名或者是人物名,”神旌”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神旗或者神舟,通常用于表示对神灵的敬畏。
- **赏析: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其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旅途安全的重视。
3. 少年挟高艺,求仕入皇京。
**释义与解析: ** 这里的“少年”指的是年轻的学者或文人,而“挟高艺”意味着他们拥有高尚的才能和技艺。诗人提到这些年轻人追求功名,进入京城(皇京)深造。
- **关键词注释: ** “挟高艺”中的“挟”表示携带或拥有,“高艺”指的是高超的技艺或学问。
- **赏析: ** 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问和才能的重视,以及年轻一代对仕途的向往。
4. 祖父通籍家,蝉联及弟兄。
**释义与解析: ** “祖父通籍家”可能意味着诗人的祖先曾经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家族带来了荣耀。而“蝉联”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连续不断,形容家族成员世代相承,地位显赫。
- **关键词注释: ** “通籍家”中的“通藉”指的是获得朝廷官职,而“家”在这里指的是整个家族或家门。
- **赏析: ** 这句诗表达了家族的荣耀和传承,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功名的追求和家族荣誉的重视。
5. 奈何抱长痛,鞠此霜霰情。
**释义与解析: ** “奈何”表达的是无奈和痛苦,“抱长痛”可能指的是长期的病痛或悲伤。而“鞠此霜霰情”中的“鞠”表示遭受,“霜霰”指的是严寒的霜雪,这里比喻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 **关键词注释: ** “抱长痛”与”霜霰情”都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痛苦和无奈。
- **赏析: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和挑战,以及他对这些苦难的情感体验。
6. 伯氏江外居,心殚慈母惊。
**释义与解析: ** 这里的“伯氏”可能指的是某人的名字,“江外居”可能指的是远离家乡居住在江河之边的地方。“心殚慈母惊”中的“殚”表示耗尽,“慈母”指的是母亲,而“惊”表达了母亲的担忧和不安。
- **关键词注释: ** “伯氏”与”江外”都是地理位置的描述,而”殚慈母惊”中的”殚”与”惊”都表达了情感上的强烈感受。
- **赏析: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的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母亲因儿子远行而产生的焦虑和担忧。
7. 奉命持衰来,留连镇阳城。
**释义与解析: ** “奉命”意味着因为某种命令或任务而行动,“持衰来”中的“衰”可能指的是年老体弱的状态,而“镇阳城”则是具体的地点。
- **关键词注释: ** “奉命”与”持衰来”都传达了诗人因某种使命而不得不离家的背景。
- **赏析: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因应命令而离开故乡,留在镇阳城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 会言襄祔事,各复东西行。
**释义与解析: ** “襄祔事”指的是为已故亲属举行葬礼或安葬的仪式,”复东西行”中的”东”与”西”分别指东方和西方的路途。这里的“会言”可能指的是相聚的时刻或交谈。
- **关键词注释: ** 这里的“襄附事”和“东西行”都涉及到离别的主题,表达了诗人与亲友们在特定时刻重逢或分开的情景。
- **赏析: ** 此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分离的痛苦,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逝者安息的尊重和缅怀。
9. 生养死当葬,若为好爵婴。
**释义与解析: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人生观念,即无论生还是死,都应该有尊严地安葬。“若为好爵婴”中的“若”可能意味着如果、假如的意思,而“爵”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地位或荣誉。
- **关键词注释: ** “生养死当葬”强调了生命的尊严和完整性,不论生死都应当得到妥善的处理。”若为好爵婴”则是一种假设性的表述,表达了对死后荣誉或地位的追求。
- **赏析: ** 这句诗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即人的生命应该以尊严和价值来衡量,而不是单纯的物质享受。
总结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离别、责任、亲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