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在王国,安所雕琢工。
肇及苏李辈,犹复相冲融。
往还离别者,人情之所同。
正声始微茫,与世狎污隆。
遂令天地产,山川与云风。
鬼神百物怪,屈曲归磨砻。
组绘丽群巧,争以为长雄。
雅道日以晦,六义谁折衷?
后无述作者,仰止泣麟翁。
【注释】
- 五言:指汉末建安时期的文人,以五言古诗为代表。王国:指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政权。雕琢工:精心修饰的艺术品。
- 肇及:开始。苏李辈:指汉朝初期的文学家苏武、李陵等人。相冲融:相互融洽,指文风相互影响。
- 往还离别者:指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人情之所同:指人们之间情感的相通之处。
- 正声始微茫:正当的声音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与世狎污隆:与社会风气相适应而变得卑下。
- 遂令:于是让。天产:天赋,自然生成。山川与云风:大自然中的风景,包括山峦、河流、云雾和风力等自然现象。
- 鬼神百物怪:指世间的各种神秘现象和怪物。屈曲归磨砻:曲折地归于磨砺、打磨的过程。
- 组绘丽群巧:指精心绘制的图画和巧妙的技巧。争以为长雄:争相以这些技巧为骄傲。
- 雅道日以晦:高雅的诗歌之道日益衰退。六义:古代儒家关于诗歌创作的原则,包括风、雅、颂三种基本类型,以及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谁折衷?谁能够纠正偏差呢?作者用疑问句形式表达对这一问题的关切。
- 后无述作者:后来没有继承并发扬这种诗歌传统的人了。仰止泣麟翁:仰望前贤,为之落泪。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对于古代文人作品的怀念以及对诗歌发展道路的思考。全诗通过对古代诗人作品的赞美,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忧虑。
开头两句“五言在王国,安所雕琢工”,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对古代文人作品的评价。他认为古代的文人作品虽然经过了精心的雕琢与打磨,但已经无法复得其真。这种评价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高度赞扬以及对古人精湛技艺的尊重之情。
随后,诗人转入对古代文人作品主题的探讨,“肇及苏李辈,犹复相冲融。”这里,“肇及”指的是始于苏武、李陵等文人的作品,而“相冲融”则表明了他们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体现了不同文人间的交流与借鉴。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古代文人作品的主题特征。“往还离别者,人情之所同”,表达了诗人认为古代文人作品中常常涉及的情感表达——离别与思念,这是人们普遍共有的情感体验。
“正声始微茫,与世狎污隆”,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应该远离世俗的污染,保持其清正的品质。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诗歌也受到了时代风气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卑下。
最后两句“遂令天地产,山川与云风”,则是诗人对古代文人作品的自然之美的赞美。他们认为古代的文人作品能够捕捉到自然界的美丽,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云雾风力,都被赋予了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作品的赞美与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关注以及对传统诗歌艺术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