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九州外,邈然在南荒。
周回数千里,大海以为疆。
古来非人居,禽兽相伏藏。
自从中世来,贡赋登明堂。
其或失抚驭,山薮更陆梁。
聚则成蜂蚁,散即驱牛羊。
高结舞大卤,上衣不备裳。
杀戮乃酬劝,诛之仁者伤。
吾尝七八月,持节泛沧浪。
一旬录郡狱,询事考纤芒。
问之守郡人,莫识为治方。
但见西风多,廨宇秋芜长。
圣哲戒忠信,勿谓不足行。
及兹蛮貊邦,始见斯道臧。
《郡中即事十二韵》是元代诗人范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儋耳九州外,邈然在南荒。周回数千里,大海以为疆。
古来非人居,禽兽相伏藏。自从中世来,贡赋登明堂。
其或失抚驭,山薮更陆梁。聚则成蜂蚁,散即驱牛羊。
高结舞大卤,上衣不备裳。杀戮乃酬劝,诛之仁者伤。
吾尝七八月,持节泛沧浪。一旬录郡狱,询事考纤芒。
问之守郡人,莫识为治方。但见西风多,廨宇秋芜长。
圣哲戒忠信,勿谓不足行。及兹蛮貊邦,始见斯道臧。}
诗歌名:《郡中即事十二韵》
范梈/ (1272—1330)
儋耳九州外,邈然在南荒。
周回数千里,大海以为疆。
古来非人居,禽兽相伏藏。
自从中世来,贡赋登明堂。
其或失抚驭,山薮更陆梁。
聚则成蜂蚁,散即驱牛羊。
高结舞大卤,上衣不备裳。
杀戮乃酬劝,诛之仁者伤。
吾尝七八月,持节泛沧浪。
一旬录郡狱,询事考纤芒。
问之守郡人,莫识为治方。
但见西风多,廨宇秋芜长。
圣哲戒忠信,勿谓不足行。
及兹蛮貊邦,始见斯道臧。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 儋耳九州外,邈然在南荒:描述了地理位置的偏远和与中原文化的距离感。
- 周回数千里,大海以为疆:表达了对这片土地广阔无垠的感慨。
- 古来非人居,禽兽相伏藏:反映了古人在此居住的艰辛和自然环境的恶劣。
- 自从中世来,贡赋登明堂:指出了自古代以来此地的政治地位和重要性。
- 其或失抚驭,山薮更陆梁:表达了对政治不稳和社会秩序混乱的担忧。
- 聚则成蜂蚁,散即驱牛羊:描绘了人口聚集时的情形,以及人群离散后的荒凉。
- 高结舞大卤,上衣不备裳:形象地描述了艰苦的生活环境。
- 杀戮乃酬劝,诛之仁者伤: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及其对人性的考验。
- 吾尝七八月,持节泛沧浪:诗人亲自到访并记录所见所闻。
- 一旬录郡狱,询事考纤芒:详细调查和了解当地的治理情况。
- 问之守郡人,莫识为治方:表明当地官员对治理缺乏清晰的思路。
- 但见西风多,廨宇秋芜长:描述了秋天荒芜的景象和萧条的氛围。
- 圣哲戒忠信,勿谓不足行:强调了忠诚与诚信的重要性,警示统治者不应忽视。
- 及兹蛮貊邦,始见斯道臧:在艰难的环境下,仍能找到值得尊敬的品德。
- 背景介绍:
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属江西樟树)人。他早年家贫而志向远大,后成为一位有学识和见识的官员。他的诗作常带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和政治批评,此诗即是其一例。通过描写边疆地区的自然状况、人文环境和政治局势,反映了作者对这些地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和对改善治理方式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