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出昭关日,仓皇去路遥。
渔人怜赠剑,市吏识吹箫。
楚郢鞭荒墓,吴江起怒潮。
因思臣子节,千古一魂消。
伍员庙
东出昭关日,仓皇去路遥。
渔人怜赠剑,市吏识吹箫。
楚郢鞭荒墓,吴江起怒潮。
因思臣子节,千古一魂消。
译文:
伍子胥庙
从东面走出昭关的那天,我匆忙地离开,去路遥远。
渔夫同情地赠予我一把宝剑,市吏认出了我那优美的吹奏箫声。
在楚国的荒芜墓地上,吴江的愤怒潮水涌动。
我想起了忠诚的臣子节操,千年来只有一位魂魄消散。
注释:
- 昭关:古关隘名,位于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内,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分界线。
- 仓皇:形容匆忙、慌张的样子。
- 渔人:泛指渔民。
- 怜:同情、怜悯。
- 赠剑:赠送给某人剑,这里指的是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后,其家人将他的宝剑作为纪念物赠给他的弟弟伍尚。
- 市吏:古代官府中的小吏或市井小贩。
- 楚郢:指楚国的都城郢都,这里代指楚国。
- 鞭:用鞭子打,这里可能是指对伍子胥墓的惩罚。
- 吴江:即太湖,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附近。
- 怒潮:汹涌澎湃的潮水,这里比喻吴王夫差的愤怒。
- 臣子节:指忠诚于国家和君王的臣子所应具备的气节。
- 千古:指很长的时间,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意思。
- 消:消失,消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伍子胥庙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忠诚精神的赞美和敬仰。诗中描绘了伍子胥离开故乡时的匆忙景象,以及他在吴国遭遇不幸的命运,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通过对伍子胥事迹的叙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情感深沉而真挚,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