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孤寂任栖迟,迹寄湖村白水西。
四壁烟昏茅宇窄,一天霜重板桥低。
惊涛拍岸明生灭,止水涵空示悟迷。
万象平沈心自照,波光常与月轮齐。

《水居六首·道人孤寂任栖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此组诗歌描写了作者在杭州西湖孤山居住期间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领悟。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道人孤寂任栖迟,迹寄湖村白水西。
  • 这句诗描绘了道人(可能是指隐居者)独自生活的状态,他随意地选择在湖边的村落居住,而住所就在白水溪的西边。
  • “孤寂”:形容道人的孤独和寂寞。
  • “任栖迟”:随遇而安,不受外界干扰。
  • “迹”:指行踪,踪迹。
  • “寄”:暂住或投宿。
  • “湖村”:指西湖周围的乡村。
  • “白水西”:地名,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名称。
  1. 四壁烟昏茅宇窄,一天霜重板桥低。
  • 描述了周围环境的模糊和冷清,四壁被烟雾笼罩得昏暗不明,茅屋显得狭窄,一天中寒气逼人,连板桥都显得格外低矮沉重。
  • “烟昏”:烟雾缭绕,天色阴沉。
  • “茅宇窄”:简陋的茅草屋空间狭小。
  • “霜重”:霜降得很重,天气寒冷。
  • “板桥低”:木制的桥梁显得低矮。
  1. 惊涛拍岸明生灭,止水涵空示悟迷。
  •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现象的领悟。
  • “惊涛拍岸”:形容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
  • “明生灭”: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如同生与灭一样不断更替。
  • “止水”:静止的水,这里比喻一种平静的状态。
  • “涵空”:包容天空,喻指包容万象。
  • “示悟迷”:表明悟性与迷惑,指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展示着智慧与困惑。
  1. 万象平沈心自照,波光常与月轮齐。
  • 这句话强调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明朗,以及自然界的景象与人心的和谐共处。
  • “万象”:指世间的一切景象。
  • “平沈”:平稳安定,此处形容心境的宁静。
  • “心自照”:内心明亮如镜,自我映照。
  • “波光”:水面的反光。
  • “月轮”:月亮,常用来形容月光的皎洁和圆满。
  • “常与月轮齐”:与月亮一样,始终保持明亮和完美,意味着心境的光明和恒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中的“水居”象征着超脱尘世纷扰的修行状态,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诗句中的“惊涛拍岸”、“止水涵空”等意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变幻,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