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失旧期,踌躇搔首日沈西。
风生杨柳鸦先觉,寒过梧桐凤不栖。
山色雪迷春意老,雁声云遏暮天低。
苏门二月春光好,好逐东风发马蹄。
解析:
第一句:“清明”
- 释义:清明节,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这是传统节日中重要的一个,用于祭祖和扫墓。
- 译文:”清明节”
第二句:“寒食清明失旧期”
- 注释:寒食节,与清明节同属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的第104天(大约是清明节前20天左右),但因为天气原因,这个时间经常推迟或提前。
- 赏析:这句反映了诗人在清明节期间对节日习俗变迁的关注,也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怀念。
第三句:“踌躇搔首日沈西”
- 注释: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搔首,用手挠头,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日沉西,太阳落山。
- 译文:迟疑不定地站在日落时分。
- 赏析:这句描绘了诗人因节日的变迁而感到惆怅的心情,以及面对即将结束的一天所表现出的不舍。
第四句:“风生杨柳鸦先觉”
- 注释:风生、风生杨柳都是描述微风拂动杨柳的情景。鸦先觉,指乌鸦最先感受到变化。
- 译文:微风吹动着柳树,乌鸦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变化。
- 赏析: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生物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反应。
第五句:“寒过梧桐凤不栖”
- 注释:梧桐,指梧桐树,一种常绿树种;凤,凤凰。
- 译文:寒意过去后,梧桐树上不再有凤鸟栖息。
- 赏析:这句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季节更迭时自然景观的变化。
第六句:“山色雪迷春意老”
- 注释:雪迷,被雪覆盖模糊不清。春意老,春天的气息变得淡漠。
- 译文:山色被雪覆盖使得春天的气息变得老去。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山色雪迷春意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哀愁。
第七句:“雁声云遏暮天低”
- 注释:雁声,大雁鸣叫声;云遏,云雾遮蔽;暮天低,傍晚天空低垂。
- 译文:大雁的鸣叫声被云雾遮蔽,使得傍晚的天空显得更加低垂。
- 赏析:这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第八句:“苏门二月春光好”
- 注释:苏门,地名或泛指某一地区;春光好,春天的景象美丽。
- 译文:苏门地区二月的春天景色非常美好。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九句:“好逐东风发马蹄”
- 注释:东风,春风;发马蹄,指驱马前行。
- 译文:好趁东风之势,快马加鞭向前奔驰。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积极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