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痴云晚自凝,飘零踪迹断蓬轻。
幽禽底事啼长咽,流水何缘浪不平。
清梦未回人换世,黄花应怨我寒盟。
故园回首肠堪断,雪满荒山瘦马行。
【注释】
密密痴云:浓密的乌云。
底事:为什么?
何缘:为何?
清梦未回人换世:指世事变迁,人事更替,如同一场清梦,尚未醒来,人们已换了世界。
应怨我寒盟:应该是怨恨我当初在寒冷的时节约定的盟约。
【赏析】
九月道中遇雪
此诗首句写秋末遇雪,次句即言飘零,三、四两句写鸟啼与水浪,五、六二句写梦境与人事,末二句写故园与自身。全诗以情入景,情景相生,构思新颖,笔力遒劲,是一首抒情佳作。
“密密痴云晚自凝”,这是秋天末夜时分所遇之雪。“痴云”即指那些浓密的乌云。傍晚时天空中的乌云已经凝聚起来,似乎将要降下雪花了。这一句描写了一幅秋末冬初,天气渐冷,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这里的“晚自凝”指的是乌云凝聚的时间之长,也暗示了雪的到来之快。而“密密”则形容乌云之多,密集如棉;“痴”则描绘出乌云的形态,它们似乎有些痴傻,不愿散去。整个句子通过这些生动的词语,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即将来临的冬天的氛围。
接下来的“飘零踪迹断蓬轻”,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绘。这里,诗人用“飘零”来表示自己四处漂泊,无依无靠的状态;而“踪”字则强调了他行走时的轻盈和自由。同时,“断蓬轻”这个意象也非常生动。蓬草虽然看似柔弱,但当风一吹过,它就会随风飘摇,甚至折断。在这里,它成为了诗人飘泊生活的一个象征。这种比喻既形象又贴切,让人能够立刻联想到诗人那动荡不安的生活状态。
第三句“幽禽底事啼长咽”,继续描绘了一幅深秋或初冬的景象。这里的“幽禽”指的是那些生活在深山之中的小鸟们。它们因为食物匮乏或是环境恶劣等原因,常常发出长长的叫声以吸引同伴或警告敌人。然而,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它们的叫声却显得特别凄厉和悲伤。这与前面的“断蓬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孤独和无助的心情。
最后一句“流水何缘浪不平”,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和深化。诗人用“流水”作为喻体,表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感慨。他认为,即使是再平静的水流也难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得起伏不定。这里的“何缘”意味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浪不平”则直接点明了原因。这两句话一起构成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第五句“清梦未回人换世”,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思考。他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梦中与某个人约定的事情,但现在那个人却已经不在了。这种遗憾和失落感使得他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奈。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不满和逃避的态度。
第六句“黄花应怨我寒盟”,则是对前面诗句的一个延续和发展。这里,诗人再次提及了“黄花”,这是一种在秋天盛开的花朵。它原本应该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的象征,但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它却显得格外凋零和凄凉。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十分惋惜和心痛。他因此感叹自己当初与某人的约定是多么的不明智和愚蠢。
最后一句“故园回首肠堪断”,则是诗人对自己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当他回忆起自己曾经熟悉的家乡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感慨。这种情感让他感到十分痛苦和难以忍受。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见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心境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