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龙如雾发璿台,蔽日旌旗四面开。
疑自锦林花嶂里,建章营骑下天来。
秋山二首
两龙如雾发璿台,蔽日旌旗四面开。
疑自锦林花嶂里,建章营骑下天来。
注释:
- 两龙如雾发璿台:比喻清兵的气势如同云雾般壮观,从璇台(皇宫)涌出,遮天蔽日。
- 蔽日旌旗四面开:形容清军旗帜四起,遮蔽了日光,场面极为壮观。
- 疑自锦林花嶂里:怀疑这些军队是从锦衣卫的防线中突围而出,锦衣卫是明朝皇帝近卫部队,负责保卫京城。
- 建章营骑下天来:形容清军如同神兵天降,从天而降。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清军南下时的强大军力。诗人运用“两龙如雾发璿台”这一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清兵的气势如虹,仿佛云雾中的两条巨龙,从璇台(皇宫)中冲出,气势惊人。而“蔽日旌旗四面开”则进一步夸张了清军的声势浩大,旌旗飘扬,如同遮天蔽日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还通过“疑自锦林花嶂里,建章营骑下天来”两句,巧妙地将清军与锦衣卫联系起来,暗示清军可能是从锦衣卫的防线中突围而出。这种写法既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也使整首诗更加扣人心弦。
这首诗通过对清军南下的生动描绘和形象的比喻,成功地展现了其强大军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南明覆亡的痛楚和复国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