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僻山荒碧草迷,行人惆怅马频嘶。
当时楼观寻无处,落日疏林鸦乱啼。

【解析】

本诗是作者游历山中时,经过玉泉寺时有感而写的。首句写自己来到荒僻的山林之中,眼前一片迷茫,看不到路;第二句写行人在荒凉的道路上行走,心中惆怅不已,马儿也因无人驾驭而频频嘶鸣;第三句是说,当初的楼观(指玉泉)已经不在了,只能看到落日之下稀疏的树林里乌鸦乱啼,表现出诗人对往昔繁华景象的怀念之情。

【答案】

译文:
山路僻远,荒草迷蒙,行人惆怅地策马前行。
当初那巍峨壮丽的楼观早已不见,只有落日余晖下的疏林里,乌鸦乱叫着。
赏析:
“次赵虎岩过玉泉怀古韵。”这是一首七绝,描写的是诗人游览玉泉寺时的所见所思。首句是全诗的起兴之笔,“路僻山荒”,交代了玉泉寺所在地的环境特征。接下来两句是第一层。
“碧草迷”是说草丛浓密、茂密,连道路都给挡住了,看不见路,可见山深林密、道路坎坷。“行人惆怅马频嘶”是说行人走在这样的荒郊野外,心情十分惆怅,马也显得不安起来,不断地嘶叫。这两句既写出了环境的荒僻,又写出了人的孤独和内心的惆怅。
“当时楼观寻无处”是诗人的第二层抒情,“楼观寻无处”是说曾经看到的楼台楼阁已不见了,只留下满目荒凉,让人怅然若失。“落日疏林鸦乱啼”是第三层抒情,“落日疏林”是说天边夕阳残照,映照在稀疏的树林里,乌鸦乱叫着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间。这两句既写出了环境的变化,又是诗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面对荒山野岭、落日残阳,内心充满了惆怅和悲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限感慨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之作。首句点明题旨,“路僻山荒”“行人惆怅”二句,写景兼抒情,以景物烘托情思。三、四句则直接抒情,抒写的是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