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齐顾名节,不食饿首阳。
尚父应天讨,奋时清渭傍。
心迹异天壤,日月同辉光。
道义有如此,人惟重行藏。
诗句
-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聪仲在古代诗歌中通常指的是一种古典风格。这里的“爱而和之”可能意味着对这首诗的欣赏并尝试以相似的方式表达它。
- 夷齐顾名节,不食饿首阳。: 夷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臣。他因为坚守节操(名节)而饿死在首阳山。这里强调了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 尚父应天讨,奋时清渭傍。: “尚父”可能是某个历史人物或虚构角色的名字,与“应天讨”结合,表示这个人顺应天命或正义,在渭河边奋力前行。
- 心迹异天壤,日月同辉光。: 表达了虽然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人截然不同,但最终他们的生活或成就都能得到认可,如同日月一般光辉灿烂。
- 道义有如此,人惟重行藏。: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道义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而不是仅仅追求名利地位。
译文
聪仲在古代诗歌中通常指的是一种古典风格。我欣赏并尝试以相似的方式表达这首古诗。夷齐为了坚守节操(名节),宁愿饿死在首阳山。这位尚父顺应天命或正义,在渭河边奋力前行。尽管他们内心世界与他人截然不同,但他们的生活或成就都能得到认可,如同日月一般光辉灿烂。道德和道义的重要性在于人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而不是仅仅追求名利地位。
注释
- 聪仲:古代诗歌中的常用词,指代一种特定的文学风格或技巧。
- 爱而和之:欣赏并尝试模仿。
- 夷齐:春秋时期的贤臣,因坚持节操饿死首阳山。
- 尚父:历史上的英雄或虚构的角色,此处指代一个顺应天命或正义的人物。
- 奋时清渭傍:奋力向前,与清渭水相伴,形容努力工作或行动。
- 心迹:内心的思想和行为。
- 天壤:天地之间,比喻极大的差异或距离。
- 行藏:行为和隐藏,指个人的行为和选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夷齐、尚父等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坚定态度和行为选择。诗中强调了道德和道义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而不是仅仅追求名利地位。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