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本无一物。遍纳十方充塞。无外亦无心。不容针。
要见阐开清目。认得本元虚谷。非浅亦非深。满壶金。
【注释】
一叶舟:指小舟。
大道本无一物。遍纳十方充塞:大道本来没有一点东西,它包容了整个宇宙。
无外亦无心:既没有外部世界,也没有内心世界。
不容针:不能容纳细小的东西。
要见阐开清目:要通过开悟来清除内心的迷惑。
认得本元虚谷:认清了本体的虚空。
非浅亦非深:不是肤浅的,也不是深邃的。
满壶金:像满壶的金子一样充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通过对“一叶舟”这一意象的描述,表达了禅宗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第一句“大道本无一物”,意味着一切万物都是由大道所生成,而大道本身并没有具体的形象和实体。这是禅宗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万物皆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第二句“遍纳十方充塞”,进一步强调了大道的包容性和无限性。大道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它包容了整个宇宙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第三句“无外亦无心”,表达了禅宗的另一重要思想——超越世俗和心识。禅宗强调心外无法,即一切事物都是心的产物,而不是独立的存在。这里的“无外”意味着超越了外在世界,而“无心”则是指超越了内心的分别和执着。
第四句“不容针”,用针尖难以进入的比喻,形容大道的深邃和不可测量。这反映了禅宗对大道的神秘和高深的理解。
第五句“要见阐开清目”,是说只有通过开悟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里的“清目”是指清净的眼睛,能够洞察世间的真理和真相。
第六句“认得本元虚谷”,意味着认清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即虚空或虚无的本质。这是禅宗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虚的存在,没有固定的真实和虚假。
第七句“非浅亦非深”,进一步强调了禅宗对世界的看法。它既不是对肤浅的事物的迷恋,也不是对深邃之物的追求,而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超越和领悟。
第八句“满壶金”,则是对禅宗中“满罐金银”这一形象的描绘。这里的“金”象征着财富、智慧和真理,而“满罐金银”则意味着拥有了所有的财富和智慧。然而,禅宗并不主张贪婪地追求物质财富,而是强调通过修行和顿悟来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一叶舟”这一意象的描述,表达了禅宗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它强调了万物皆空、超越世俗、认清本质等禅宗的核心思想,并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将禅宗的教义生动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