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元至道,大无隅、寂寂寥寥独立。遍应诸方通上下,极目天光微密。隐显存亡,穿无贯有,善用无辙迹。琅然泄化,太虚一点灵质。
登林透人真阳,圆明普照,不许纤尘匿。理必期然仍未悟,说与门人端的。日殿祥光,蟾宫瑞彩,万派琼波益。神凝形释,玉岩依旧横碧。
【注释】
玄元:道教称元始天尊为“玄”,故称其道统为“玄”,又称“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至道:指道家所追求的无上大道。大无隅:指无限广大,没有边际。应(yīng):通达。上下:指天地四方。极目:极目远眺。天光微密:指天空中光芒微弱、隐约不清。隐显存亡:指事物隐没和显现。穿无贯有:指贯通万物,无所不包。善用无辙迹;指善于运用自然法则,不留下痕迹。琅然泄化:形容声音清脆悠扬,能将宇宙间的灵气泄露出来。太虚一点灵质:指宇宙间灵气凝聚成的一点精华。登林透人真阳:指修炼者进入深林,透过人体阳气。圆明:即日月星辰的光辉,也比喻光明、智慧与道德。普照:普遍照耀。纤尘匿:纤尘,微小的灰尘。纤尘匿,意为纤尘不染。理必期然仍未悟:指道理必然如此,但人们却未必能够领悟。未悟:尚未领悟。日殿祥光:指太阳宫殿中散发出的祥瑞之光。蟾宫:指月宫,月中的蟾蜍。万派琼波益:指无数江河湖海汇聚而成的浩渺大海。玉岩:指高高的山峰。
【译文】
玄元的至道无边无际,寂静而独立。遍通天下,遥望天空光芒微弱、隐约不清。事物隐没和显现时都能贯通万物,无所不包。精通自然法则,不留下痕迹,声音清脆悠扬,能把宇宙间的灵气泄露出来。登上山林,透过人体阳气,圆满明亮地照耀大地,纤尘不染。道理必然如此,但人们却未必能够领悟。太阳宫殿中散发出的祥瑞之光。月宫中的蟾蜍。无数江河湖海汇聚而成的浩渺大海。神凝形释,玉岩依旧横碧。
【赏析】
《酹江月》,是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话,每句七字,整篇诗意境清幽、气势恢宏,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首联两句写玄元的至道无边无际,寂寂独居。这两句是总起,为后文具体描写奠定基础。“玄元”一词在道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玄元乃宇宙之始,是道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创教祖师老子的别号。因此,这两句诗不仅表明了作者对玄门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也表明了作者以玄元自诩的决心,以及他追求至道的决心。
颔联两句写玄元至道的广阔无垠,无所不包,无处不至。这一联主要描绘了玄元的至道无处不在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玄元至道的神秘莫测。玄元至道虽然无处不在,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归宿。这种至道是难以捉摸的,只有真正理解它的人才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颈联两句写玄元至道的无形无象,无法捉摸,却又无所不在。这一联主要描绘了玄元至道的特性,即其无法捉摸但又无所不在的特点。玄元至道虽然无法捉摸,但它又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根本,是万物生长和发展的动力。因此,玄元至道又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存在力量。
尾联两句写玄元至道的神奇功效,可以使人超脱尘世的困扰,达到精神的升华。这一联主要描绘了玄元至道的功效,即其可以帮助人摆脱世俗的烦恼,达到心灵上的净化和升华。玄元至道不仅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也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环境,使人心旷神怡,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这首诗通过对玄元至道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玄门教义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达到精神升华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