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弭节毗陵日,屏障家家有画图。
何似小窗横幅好,青鸾双过洞庭湖。
题李息斋画竹
使君弭节毗陵日,屏障家家有画图。
何似小窗横幅好,青鸾双过洞庭湖。
注释:李息斋的画竹在毗陵(今江苏高邮)受到推崇,使得每家每户都挂上了他的画。这画挂在小窗上显得特别好看。两只青鸾鸟在洞庭湖上飞翔,好像在欣赏这副画。
赏析:此诗赞美了李息斋画竹之美。前两句写其作品在毗陵受到人们的喜爱,后两句则以物比人,借画竹赞李息斋之才,并暗寓对李息斋的仰慕之情。
使君弭节毗陵日,屏障家家有画图。
何似小窗横幅好,青鸾双过洞庭湖。
题李息斋画竹
使君弭节毗陵日,屏障家家有画图。
何似小窗横幅好,青鸾双过洞庭湖。
注释:李息斋的画竹在毗陵(今江苏高邮)受到推崇,使得每家每户都挂上了他的画。这画挂在小窗上显得特别好看。两只青鸾鸟在洞庭湖上飞翔,好像在欣赏这副画。
赏析:此诗赞美了李息斋画竹之美。前两句写其作品在毗陵受到人们的喜爱,后两句则以物比人,借画竹赞李息斋之才,并暗寓对李息斋的仰慕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阎立本的《阎立本秋岭归云图》。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 阎立本秋岭归云图,唐室阎公多雅度,政暇舒怀染豪素。 重叠青苍百丈山,参差绀碧无穷树。 白云一抹时往来,阴翳千林忘朝暮。 仙家寂寂野禽啼,板桥历历行人赴。 迢遥白水接荒村,萧瑟黄芦鸣古渡。 当年画手不乏人,谁似阎公能武步。 宣和宝爱什袭藏,御笔亲题尚如故。 屈指于今七百年,一失一得真有数。 清容先生欣购之,倒橐倾囊惬所慕。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题宋诚夫尚书垂纶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译文: 尚书曾隐居在江汉之间的山林,他在那里垂钓于苍茫的水波之上,享受着白日的宁静。 千山万水间桃叶飘香,如同春天的歌声;万顷芦花盛开,呈现出秋天的颜色。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东吴高士云西客,爱染长笺浅深墨。 - 注释:“东吴”指的是中国东吴地区,这里可能指一个有才学的文人或艺术家。“云西”可能是指他来自西方的某地,也可能指一种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长笺”通常指书信或者画卷,这里指画卷。“浅深墨”指的是用不同深浅的墨水描绘出画面的不同层次。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一位来自东方的文人对西方艺术的热爱和赞赏,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眼光
诗句注释: 1. 人生功名如掣电:比喻人生功名的取得就像闪电一样迅速和短暂。 2. 独有君家吾所羡:我只有羡慕你的家庭,因为你的家庭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3. 弟兄玉立总成名:你的兄弟们都各自取得了成就。 4. 堂上慈亲尚强健:尽管你家中长辈(即父亲)身体可能并不太健康。 5. 伯兄日日报平反:指的是伯兄每天都能为家庭解决一些麻烦事(可能是工作上的),使得家庭环境变得和谐。 6.
题危太朴集八大家 诸君挥染映空碧,十日一水五日石。 春山秋树绿更红,板桥野屋横且直。 烟云蓊郁风雨交,夏木重重气犹湿。 山花若笑山鸟鸣,五马骁腾仅盈帙。 注释: 诸君挥染映空碧,十日一水五日石。 这里的“诸君”指的是画家们,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挥洒着墨水,使得画面上呈现出明亮的色彩;而“映空碧”则形容画面中的天空被五彩斑斓的颜料所映照,如同碧玉般晶莹剔透。接着,诗中提到“十日一水五日石”
诗句输出: 日绕群龙法驾来。 译文: 太阳环绕着群龙的法驾缓缓升起。 注释: - 云飘五凤层楼矗:描述天空中五座凤凰形状的楼阁巍峨耸立,如同漂浮在云端。 - 鸳序久陪苍水使:形容鸳鸯经常陪伴着一位名叫苍水的使者。 - 凤池曾赋紫薇郎:暗示曾在皇帝的宫廷中担任过凤池(皇宫内池塘)的官员。 赏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杜甫对家乡成都的深情怀念
这是一首描写黄荃蜀江秋景的诗。 第一句“蜀江昨夜雨初歇,两岸青山净如拭”,描述了蜀江在昨夜的雨后,水位刚刚回落,两岸的青山显得格外明亮和干净。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疏柯历历间青红,古渡何人相向立”,继续描绘蜀江的景象,提到岸边的柳树虽然有些稀疏,但依然能够看到绿色的树叶和红色的花,而古渡口有一位人来人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诗句翻译: 题黄子久为徐元度卷 一峰老人(指画家黄公望)酷爱山水,他用八尺长的白绢画出了秋天的景色。 顿使窗头开翠微,复令箧里流丹碧(他的作品使窗外的青山更显秀丽,又使箱子里的颜料流成红色的碧玉)。 翩翩逸兴殊未已,更拨苔文青可指(他的笔触飘逸豪放,兴致未尽,又用手指在纸上点出苔藓的绿色)。 摆脱骊黄见神骏,洗尽铅华出西子(他的作品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美,就像西施一样美丽)。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夜雨推篷写松石,焚香何处独题诗。 - 夜雨推篷写松石:在夜晚的雨声中,推开船篷,让水汽在松树和石头上凝结成霜,形成一幅清新而又宁静的画面。这既是一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在风雨中寻找心灵的寄托,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 焚香何处独题诗:在这样一个寂静的环境中,点燃香料,静静地思考,独自写下心中的诗句。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和沉思的思考
王晋卿的《万壑秋云图》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千山回合平原少,云去云来忘昏晓。】 注释:群山环绕着的平原显得更加稀少,云雾缭绕,仿佛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让人忘记了白昼和黑夜。 2. 【绝涧奔飞万壑雷,丹枫萧瑟一林鸟。】 注释:瀑布从陡峭的山涧飞泻而下,形成了震耳欲聋的雷声;枫树在秋风中摇曳,发出凄厉的声音,整个树林中只有鸟儿的鸣叫声。 3.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题李息斋画竹”,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中炼字的妙处,并据此进行赏析。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的解释。解答此类型题目时,要通过审题来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本题要求对诗歌逐句进行解释,因此首先要解释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笔端随意长清标”
题李息斋画竹 深宫雨过长苔痕,谁忆羊车旧日恩。 惟有集贤癯学士,一枝漠漠记黄昏。 注释: ①题李息斋画竹:题写李息斋画的竹子。息斋,名晦之,唐人,工书能画。 ②深宫:指宫廷。 ③长苔痕:长满了青苔。 ④羊车:古代天子乘坐的车。 ⑤集贤:唐代官署名。 赏析: 《题李息斋画竹》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以咏物起兴,借物抒情,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和环境气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寄托自己的情怀。
【解析】 此诗为题画诗,作者借画竹赞李息斋的清高脱俗。前两句是赞画中人物,后两句是写画中景。“仙客”即画中之人,“挥毫”“不招”是说画中人挥笔作画,不请自来;“绿云”“飘”是说画中人飘逸如仙;“天风”即自然之风,“丹渊梦”是说画中有仙境,“冉冉青鸾”是说画中有飞升之态。 【答案】 (译文) 画中人物挥笔作画,飘逸如仙,自然之风拂醒他的梦境,画中的画鹤徐徐飞向九霄云外。 赏析:
【注释】 1. 天厨送食鹿衔花:佛经《维摩诘所说经》卷二说,佛的化城寺(在今印度舍卫国)有一棵大莲花树,树上的果实甘美如酥酪,能救饥渴之苦。佛告诉摩诃楼陀罗尊者:“你到那里去,将这树的果分赠给众生。”又据佛教传说,佛曾以甘露水济饿鬼,故称甘露饭;又以七宝瓶盛满香水济饿鬼,故称香水饭。“天厨”指佛所供给的食物。“鹿衔花”即佛供食物的花。 2. 口诵恒河沙复沙:佛经《楞伽经·阿跋多罗三藐三菩提经》说
【注释】 繁杏:盛开的杏花。妖娆:妩媚。杨柳腰:柳条如腰,形容杨柳细长柔美。金水河:即金水桥,在今北京市西。三十里:约数词。玉骢:指马。骄:得意的样子。 【赏析】 此诗题咏钱舜举画中的杏花。诗中以“一枝繁杏逞妖娆”起头,用秾丽的笔墨描绘出杏花的风姿,使读者对这一枝繁艳的杏花产生强烈的印象。 第二句“曾向东风杨柳腰”,是写这枝繁杏如何争春斗妍的生动画面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秦台缥缈近天涯,红露霏霏隔绛纱:描述的是秦台的景象,它仿佛离得很远却又近在咫尺,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里的“秦台”可能指的是一个古老的、位于天边的建筑或场所。而“缥缈近天涯”则形容这个场所既遥远又接近,给人以梦幻般的感受。接着,“红露霏霏”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红色的天空下,露水如细雨般飘洒。而“隔绛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场景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