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斗阑干动夜光,霏霏神雨酒痕香。
故时徒服多为赭,今日祠衣独尚黄。
梁苑且延能赋客,汉廷安用戏车郎。
琴中莫置拘幽恨,圣德宣昭到越裳。

次韵伯庸无题四首·其二珠斗阑干动夜光,霏霏神雨酒痕香。

故时徒服多为赭,今日祠衣独尚黄。

梁苑且延能赋客,汉廷安用戏车郎。

琴中莫置拘幽恨,圣德宣昭到越裳。

注释:

  • 珠斗阑干:用珍珠装饰的栏杆在夜晚显得格外明亮。夜光是宝石的一种,通常指含有硫化汞的玉石,其光泽在夜间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 霏霏神雨:细密的雨水,形容雨下得很大。酒痕指的是雨后地面湿润的痕迹。
  • 徒服多为赭:以前的衣服大多是黄色的。赭色是一种深红褐色,这里用来指代过去的服饰颜色。
  • 祠衣独尚黄:今天祭祀用的衣物却是黄色的。这里的“祠衣”指的是祭祀所用的服装,而“尚黄”则是指特别偏爱黄色。
  • 梁苑:古代地名,泛指南方。此处借指南方的人才或文人墨客。
  • 汉廷:汉朝的朝廷。这里可能指的是汉代的文官体系或是对汉代文化的向往。
  • 戏车郎:滑稽诙谐的官员或文人。这里的“戏车”指的是一种娱乐性质的车辆,“郎”则是指男性的仆人或者是下属。
  • 琴中莫置拘幽恨:不要将忧愁藏在琴中。拘幽恨指的是被束缚的忧伤,不能表达出来。
  • 圣德宣昭到越裳:伟大的德行传播到了遥远的地方,即越裳国。越裳国位于今天的越南境内,古代传说中距离非常遥远,因此被称为“越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珠斗阑干的夜光、霏霏神雨中的酒痕以及不同时代的服装色彩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才选拔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比梁苑(南方)与汉廷(北方)、能赋客与戏车郎等意象,揭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个人命运的多样性。诗中的“圣德宣昭”不仅指帝王的英明,也暗示了国家政治清明和文化繁荣的景象。最后一句“琴中莫置拘幽恨”,表达了诗人希望抒发心中的忧愁,不被世俗所束缚的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柳贯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