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黼平是清代中叶岭南地区著名的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粤诗冠冕”。
李黼平出生于1770年,字绣子,又字贞甫,梅城东郊人。自幼聪颖好学,14岁创作《桐花凤传奇》,深受嘉应州知州戴求仁及社会名流的赏识。19岁时,以诗赋补弟子员。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清嘉庆三年中举,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因改革漕运陋规遭诬告入狱七年,回广东后又得到两广总督阮元的重用。他治汉学,精通乐律音韵,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在当时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
李黼平是清代中叶岭南地区著名的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粤诗冠冕”。
李黼平出生于1770年,字绣子,又字贞甫,梅城东郊人。自幼聪颖好学,14岁创作《桐花凤传奇》,深受嘉应州知州戴求仁及社会名流的赏识。19岁时,以诗赋补弟子员。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清嘉庆三年中举,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因改革漕运陋规遭诬告入狱七年,回广东后又得到两广总督阮元的重用。他治汉学,精通乐律音韵,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在当时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
夜渡洞庭 城陵山前霜月高,江湖欲上鸡初号。 译文: 城陵山上的霜月高悬夜空,江面上水雾缭绕,仿佛一只只小舟即将驶入水中。夜晚的洞庭湖,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水波在月光下交相辉映。 注释: 城陵山:位于今湖南岳阳市境内,是洞庭湖的重要屏障之一。城陵山高耸入云,山峰陡峭险峻,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霜月:指深秋时节的月亮,此时正值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湖水也变得更加寒冷
【注释】 漕运:古代指从京城到各州府的粮食运输。 书生:此处指读书人。 一食:一日三餐。 忍饥诵经门不出:忍受饥饿,不出门读书。 仙家撒米狡狯多:神仙们撒米时狡猾多端。 饭甑空看梦中溢:锅里空空地看水溢出来。 一麾:一纸公文,表示调动、委任等。 职有漕事当躬亲:职责中应有漕运的事需要亲自处理。 手收八万七千石:亲手征收八万七千石的漕粮。 连廒四开临水曲:连续的仓库四面开放在水流曲折的地方。 负戴
【注释】 宝庄严寺(寺名):指光孝寺。 “黄龙”二句:指佛教传说中唐高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牙舍利,因色呈黄色而得名。“白马”,指佛教经典《法华经》。此诗为诗人游净慧寺时作。 骊珠:指佛教传说中的阿育王所佩之珠。 君袖落:指梁周翰(广文)袖中所带的《楞伽经》。 山门留镇配东坡:指梁周翰将此诗题上山门,与苏轼的《赠梁周翰》诗一起悬挂,以资纪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光孝寺游玩时的即兴之作。
李黼平的《故燕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诗作。首句“云物萧条天宇清”,描绘了一幅天空晴朗、万物萧疏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紧接着“杖藜来访故燕城”,诗人以拄藜之姿踏访昔日的燕城,展现出一种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诗中多次运用典故与历史事件,如“良乡极目真寥廓”暗指历史上的战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争岁月的感慨;“马骨且求招乐毅,乌头难化遣荆卿”则提及战国末期的著名策士乐毅和荆轲
【诗句注释】 九月八日,即重九。同年陈范川太史招同梁一峰广文游光孝净慧二禅寺呈范川:指作者与同年好友陈范川太史、梁一峰广文在重阳节这天游览光孝寺和净慧寺。 鬓丝禅榻记吾曾:指作者曾在禅房的蒲团上读书。 廿载尘劳苦莫胜:二十年来,为尘世所困,受尽了烦恼。 今日重寻留钵地:今天重新寻找那曾经留下坐具的地方,即指僧舍。留钵地,僧人留下的坐具处,这里指僧舍。 前身初悟写经僧:以前佛祖也曾是和尚
春日有怀元甫 山中昨夜雨,芳草滋浅碧。 园芳新绿稠,庭华故红积。 良辰寡俦侣,忽念越乡客。 幕燕营此身,逵鸿矫其翮。 遥怜一樽酒,访古谁与适。 榆露暧远村,桑烟澹长陌。 苏碑辨讹字,韩碣寻遗迹。 傥下湘子桥,予心寄潮汐。 注释: 1. 山中昨夜雨:在山中,昨天晚上下了雨。 2. 芳草滋浅碧:芳香的草地,滋润着浅浅的绿色。 3. 良辰寡俦侣:美好的时光,只有自己一个人。 4. 越乡客
泺口待渡同石亭 东来风景与心违,到处惊蓬卷地飞。 泺口夕阳红照水,华山秋色翠生衣。 故人弹铗歌同和,此际停骖计恐非。 明借名泉洗尘土,真珠十斛溅霏微。 注释: - 东来风景与心违:形容自己的心情与眼前所见的景色相违背。 - 到处惊蓬卷地飞:到处都是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舞的景象。 - 泺口夕阳红照水,华山秋色翠生衣:描写了泺口和华山秋天的景色。 - 故人弹铗歌同和:指的是朋友在弹铗时唱起歌来。 -
诗句释义 1 水西楼阁玉参差:这句诗描述了水边的楼阁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如同玉石般参差不齐。 2. 杨柳花飞客去时:春天到了,柳树枝条开始泛绿,而此时离别的客人即将离去。 3. 锦字缄书千种恨:用锦缎制成的书信寄托着千种深情和遗憾。 4. 兰溪归棹十年迟:形容归舟远去,迟迟不归来,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光。 5. 香头夜雨人初到:夜晚的雨让空气中弥漫了花香,使得刚到这里的人感到新奇。 6.
李长霞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字德霄,出生于1825年的掖县(今莱州)城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女性。 李长霞自幼酷爱读书和吟咏,她的才情在少女时代就已初露端倪。她的父亲李图,字少伯,是一位嘉庆拔贡,天资卓越,读书能力出众,不仅工于诗,还精通古文和词。这样的成长环境为李长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少伯应邀主讲济南尚志书院,李长霞也随父母居住于此
李黼平是清代中叶岭南地区著名的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粤诗冠冕”。 李黼平出生于1770年,字绣子,又字贞甫,梅城东郊人。自幼聪颖好学,14岁创作《桐花凤传奇》,深受嘉应州知州戴求仁及社会名流的赏识。19岁时,以诗赋补弟子员。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清嘉庆三年中举,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因改革漕运陋规遭诬告入狱七年,回广东后又得到两广总督阮元的重用。他治汉学,精通乐律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