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拖残雨敛前峰,翠色寒光溢几重。
应有诗人偏着眼,时施膏沐为渠容。
【注释】
云拖残雨敛前峰:形容云雾缭绕,山峦叠嶂。云拖残雨,指云气像被雨水拖曳着;敛前峰,即收拢山峰。残雨,余下的雨,指雨过天晴后留下的雾霭。翠色寒光溢几重:形容山峰的绿色和白色在阳光照耀下交相辉映,光彩夺目,给人一种美的感受。翠色,形容山峰的颜色是青绿色的;寒光,形容阳光照射下山峰反射的光芒。几重,几个层次。应有诗人偏着眼:这里用一个反问,表达作者认为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这些美景。诗人偏着眼,意指诗人特别留意、欣赏这等美景。时施膏沐为渠容:意为不时地给这些美景涂抹脂粉,使其更加美好。膏,指油脂,用以涂在脸上或物体上使之光滑。施膏沐,指涂抹脂粉,使物更美丽。为渠容,即给它们增色,让它们更美观。渠,这里作动词用,意为“使它”。
【赏析】
这首诗描写龙门八景中禹门雪浪的美姿,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和诗人的慧眼。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联写景:“云拖残雨敛前峰,翠色寒光溢几重。” 第一句以“云拖”二字描绘出一幅云烟缭绕,雨气未尽,山峦叠嶂的壮丽景象。第二句则通过“翠色寒光溢几重”这一形象的比喻手法,将山石、树木等景物与云、水、日光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清新、幽雅的艺术效果。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为下文对景色的赞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颔联抒情:“应有诗人偏着眼,时施膏沐为渠容。” 诗人在此处运用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比喻手法。他通过“应有诗人偏着眼”这一设问句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而“时施膏沐为渠容”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施膏”这一词汇,既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对景色进行修饰、润色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审美眼光和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的追求。
尾联点题并升华主题:“应有诗人偏着眼,时施膏沐为渠容。”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通过“应有诗人偏着眼”这一设问句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如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自然之美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而“时施膏沐为渠容”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施膏”这一词汇,既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对景色进行修饰、润色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审美眼光和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