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古梵宫,院庭深悄若无僧。
林梢一点荧荧碧,知是层楼供佛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描绘了一个独特的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蒲津晚渡图。

首句“烟雨蒙蒙古梵宫”描述的是蒲津晚渡时的景象。烟雾弥漫,笼罩着整个蒲州,使得梵宫显得更加神秘莫测。这里的“梵宫”指的是佛教寺庙,而“蒙”字则形象地描绘了烟雾弥漫的场景。

次句“院庭深悄若无僧”进一步描绘了蒲津晚渡时的宁静氛围。院庭深处,寂静无声,仿佛连僧人的影子都没有。这里的“悄”字用来形容环境的静谧程度,让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第三句“林梢一点荧荧碧”则转向了自然景色。在林梢的尽头,可以看到一点绿色的光亮,那是灯火通明的佛灯。这里的“荧荧碧”用来形容灯光闪烁的光芒,既美丽又神秘。

最后一句“知是层楼供佛灯”是对前三句景象的总概括。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可以推断出这是一座供佛用的高楼,因为只有在这里才可能设置如此多的佛灯。这句中的“知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场景的理解和推测。

综合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蒲津晚渡时的自然景色和宗教氛围。通过对烟雾、树林、佛灯等元素的形象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宁静的氛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烟雨”、“深悄”、“林梢”、“荧荧碧”等词语来增强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擅长捕捉细节、表达情感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