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堕积水,西风白雁来。只应破月氏,曾过黄金台。
昔年吊荆卿,台边把酒杯。落日督亢陂,莽苍秋云开。
浩歌易水寒,晚山青崔嵬。谁知坐江馆?两见飞鸿回。
空庭日徙倚,惨淡生莓苔。援溺先堕井,计拙良可哀。
【注释】
(1)木叶堕积水:树叶飘落,坠入积水中。
(2)西风白雁来:秋风起,一群大雁飞来。
(3)只应破月氏:只应当是越过了月氏国(古国名,在今新疆)。
(4)曾过黄金台:曾经路过黄金台(相传为春秋战国时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者之地)。
(5)吊荆卿:指秦末高渐离击筑悲歌,送别荆轲。
(6)督亢陂: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有陂泽之水。
(7)莽苍秋云开:秋天的云彩茫茫一片。莽苍,广阔无际的样子。
(8)浩歌易水寒:慷慨激昂地唱着,易水寒冷。这里借“易水”代指南方,即楚地。
(9)晚山青崔嵬:傍晚时分青山巍峨。崔嵬,高峻、高耸的样子。
(10)谁知坐江馆?两见飞鸿回:谁知我独自坐在江边的馆舍里,看见飞鸿两次从眼前飞过。
(11)空庭日徙倚:庭院空旷,太阳慢慢地移动。徙倚,徘徊不定的样子。
(12)惨淡生莓苔:凄凉寂寞,长满莓苔。惨淡,凄清冷落。
(13)援溺先堕井:救别人溺水的人自己却先掉进井里去。
(14)计拙良可哀:计划不周,结果很可悲哀。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的组诗作品《秋思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咏叹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感慨时事的变化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不平之情。全诗写景状物细腻生动,意境萧瑟凄冷;叙事抒情含蓄蕴藉,情调低沉哀婉。
首联:“木叶堕积水,西风白雁来。”落叶纷纷飘落在池水中,西风吹来,一群大雁正排成人字形向南飞翔。
颔联:“只应破月氏,曾过黄金台。”只应该是指越过了月氏国,曾经路过黄金台。据传说,春秋时期,燕昭王为了招揽天下士人为己用,曾在黄金台置千金以招贤士。诗人用“破月氏”来暗指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纳贤士之事。
颈联:“昔年吊荆卿,台边把酒杯。”以前曾经为燕太子丹作荆轲刺秦王的壮烈牺牲而感到悲痛,站在台上举杯痛饮,饮酒作乐。
尾联:“落日督亢陂,莽苍秋云开。”夕阳余下,天边一片秋云散开,远处的山峦苍莽起伏,云雾缭绕。这两句描写的是黄昏时分的景象,诗人在此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怀。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怀才不遇的诗歌,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幽远深邃,耐人回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