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万马来,势欲冲夜枕。
志士足多感,坐起安得寝。
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
湖湘凑远浸,巴蜀动馀淰。
谁令限南北,汹怒欲相谂。
落落弭兵心,于今成贝锦。
荐玉期捧盘,堕甑如拾沈。
尊中有琼花,明朝且轰饮。
【诗句释义】
秋声万马奔腾,气势直逼枕边。
志士多愁善感,坐起安能入眠?
静听风雨声急,寒气透骨让人颤栗。
湖水湘江汇流远浸,巴蜀之地动荡不安。
是谁使南北隔绝,洪水汹涌欲相争?
战士们心如止水,如今已是贝锦之盛。
献玉请君赏盘,倾覆的甑子犹如拾取沉沙。
尊中琼花盛开,明朝且共痛饮狂欢。
【译文】
江面上万马奔腾,气势如冲撞夜幕般的沉重。
志士们多感伤,坐起来怎么睡得着呢?
静静地听着风雨之声急促,那凛冽的寒意透进骨髓里。
湖湘两河汇聚远浸,巴蜀地区动荡不安。
是谁让南北被隔绝,水势汹涌似乎要争雄?
战士们心境平静如止水一般,如今已是战火纷飞的盛况。
献上的玉石请君享用盘子,倾覆的甑子仿佛捡拾着沉沙。
尊中琼花盛开,明天我们痛饮庆祝。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担忧。诗中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首联“江声万马来,势欲冲夜枕。”以“江声”为引子,形象地描绘出江河万马奔腾的景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焦虑。
颔联“志士足多感,坐起安得寝?”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认为,志士们因为国家的命运而感到忧心忡忡,以至于无法安心休息。这既体现了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也揭示了他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颈联“静听风雨急,透骨寒凛凛。”则进一步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以及那种寒冷刺骨的感觉。这种天气状况往往预示着国家将有大事发生,所以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和不安。
尾联“落落弭兵心,于今成贝锦。”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在历经战乱之后,人们的心情终于得到了宁静,就像织成了美丽的贝锦一样。虽然战争带来的创伤依然存在,但人们已经逐渐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