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屏前叠翠岑,断肠忽听白猿吟。
读书炉畔残煨火,讲易堂中旧盍簪。
隔水幽华红步障,穿松小鸟绿衣衿。
王生不作谭玄想,谁识先天太极心。

【注释】

叠翠:形容山高峻重叠,林木苍翠。断肠:形容猿猴的哀鸣声凄切动人。易经: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讲述的是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和变化之道。先天: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初阶段。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武夷风光和诗人游历武夷时的感受的七言古诗。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武夷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

第一句:“大隐屏前叠翠岑”,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大隐”指的是深藏不露的人,这里用来比喻武夷山的雄浑与壮观。“屏前”指的是山的前方,形容武夷山的高大雄伟。“叠翠岑”则是指层层叠叠的绿树丛中,山峰如黛,令人陶醉。这一句既点明了武夷山的位置和特点,又为后文的游历体验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断肠忽听白猿吟”,描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所听到的美妙声音。“断肠”在这里是夸张的说法,用以形容听到白猿吟唱时的激动心情。“白猿”则是武夷山的一种野生动物,它们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歌唱嬉戏,给诗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愉悦。

第三句:“读书炉畔残煨火”,描绘了诗人在书房里点燃的火堆旁读书的情景。这个场景既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表现了他的勤奋好学的品质。“残煨火”则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宁静,与白天热闹的游览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第四句:“讲易堂中旧盍簪”,描述的是诗人在易经讲堂中与友人共论学问的情景。这里的“盍簪”是一种古代的礼仪,意为放下冠帽,表示尊重和谦逊。这个场景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学术风气和文化氛围,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互相尊重的态度。

第五句:“隔水幽华红步障”,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看到的一幕美丽景色。“幽华”指的是花木掩映中的美景,而“红步障”则是指红色的栏杆,象征着美丽的庭院或园林。这一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还让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第六句:“穿松小鸟绿衣衿”,描绘了诗人看到松树上飞过的小鸟,它们身上穿着绿衣的情景。这个场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诗人观察入微的眼光和敏锐的感受力。同时,这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

最后一句:“王生不作谭玄想”,意味着诗人没有沉迷于玄妙难解的哲理思考,而是专注于眼前的自然之美。这里的“王生”指的是诗人自己,而“谭玄想”则是探讨玄妙之理的意思。这个结尾既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即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追求高深莫测的道理,而是要善于欣赏和领悟眼前的美景和生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游历体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