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学诗双髻丫,每嗜险语同刘叉。
迩来懒惰谢铲削,尚觉胸次饶槎枒。
吕郎本是后来秀,笔势老树悬秋蛇。
时时相过窥底里,曹丕奚翅十倍加。
偶然远贶鸡肋集,灯前摩挲眼缬花。
织纺青红费机巧,裁剪缜密无奇邪。
又如赤子控生马,不使蹄啮驾鼓车。
我尝击节一再读,谁谓诘屈犹聱牙。
吕郎落托颇差异,举俗媱耳喧琵琶。
似闻谱系出左史,螭头曾立书黄麻。
残膏剩馥九里润,宜许文字专渠家。
明朝驱驰向翘馆,山中酒热酸梨楂。
团团岩桂月更好,点缀金粟开奇葩。
傥逢故人诘新作,扬雄老矣传侯芭。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吕德昭以画家的身份,对友人所画《鸡肋图》作了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赞扬。
首联“小年学诗双髻丫,每嗜险语同刘叉。”诗人以自己的经历说明自己从小就喜好作怪险奇语。“刘叉”是唐人刘叉的字,刘叉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谈玄妙之理,故用其字来代指喜欢怪异之语的人。
颔联“迩来懒惰谢铲削,尚觉胸次饶槎枒。”表明了诗人近来懒于修饰文采,而胸中却充满奇特之意,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
颈联“吕郎本是后来秀,笔势老树悬秋蛇。”诗人称友人为”吕郎”,称赞其书法造诣非凡,如老树悬挂秋蛇般优美。
尾联“时时相过窥底里,曹丕奚翅十倍加。”表示诗人常常拜访友人,观看其作品,感叹其艺术成就之高远。
中间五句主要描绘了画作的内容:
第一句“偶然远贶鸡肋集,灯前摩挲眼缬花。”诗人说朋友送我一幅《鸡肋图》,在灯光下细细欣赏,犹如观赏美丽的眼缬花一般。“灯前”表明是在夜晚,而“摩挲眼缬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的气氛。“眼缬花”是一种古代的织锦,色彩斑斓,美丽无比。
第二句“织纺青红费机巧,裁剪缜密无奇邪。”诗人赞美友人的纺织技艺非常精巧,每一寸丝线都经过精心的裁剪。
第三句“又如赤子控生马,不使蹄啮驾鼓车。”诗人比喻友人如同驾驭一匹赤色小马,不让其蹄子踢破车子,表现出其娴熟的技巧与自信。
第四句“我尝击节一再读,谁谓诘屈犹聱牙。”诗人反复吟诵这幅画,感叹其文字的巧妙与深奥,仿佛难以理解一样。这里的“诘屈”是指文章艰涩难懂,而“聱牙”则是形容文章读起来拗口难懂。
最后五句主要描述了画中的景色:
第五句“吕郎落托颇差异,举俗媱耳喧琵琶。”诗人说这幅画展现了吕郎落魄时的生活场景,周围的人都在喧嚣地谈论着琵琶。“落托”是指失意潦倒的意思。
第六句“似闻谱系出左史,螭头曾立书黄麻。”“谱系”指的是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渊源。“螭头”在这里指代的是黄帝,因为传说中黄帝曾立下许多功绩,因此被称为“帝轩辕”。
第七句“残膏剩馥九里润,宜许文字专渠家。”诗人称赞这幅画的颜料虽然已残破不全,但依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足以让这幅画成为名家之作。
第八句“明朝驱驰向翘馆,山中酒热酸梨楂。”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离开友人而去,心中充满了不舍之情。“翘馆”是指高高的官舍。
第九句“团团岩桂月更好,点缀金粟开奇葩。”诗人赞美了这幅画中的月亮和桂花,它们美丽得仿佛是一颗颗金粟般的花朵。
第十句“傥逢故人诘新作,扬雄老矣传侯芭。”诗人表示如果有幸遇到老朋友询问他的新作,那么他将欣然接受并分享给他听。“扬雄”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有许多优美的诗句。“侯芭”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够飞翔于天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