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与家山别,来依佛殿居。
寄斋频施米,作供剩藏蔬。
禅处容分榻,经馀许看书。
暂随僧结夏,出市也应疏。
【注释】
吕山人:指唐代诗人吕洞宾。圆明精舍:位于今北京西山的圆明园中。
寄斋:僧人的住处。施米:施舍粮食。作供剩藏蔬:做斋饭剩下的菜蔬都收藏起来。禅处:佛殿里。经馀:诵完《法华经》之后剩余的时间。许:允许。结夏:佛教徒在夏季举行的集体宗教活动。出市:到市场上去。也应:也该。疏:闲散,不忙碌。
【赏析】
这首诗是吕洞宾离开家乡后,在圆明园中的一座僧舍里写的,表达了他远离家乡、寄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首句“远与家山别,来依佛殿居”,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来到寺庙居住,远离了家乡亲人的生活。
次句“寄斋频施米,作供剩藏蔬”,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生活情况,每天要向寺里的僧侣们施舍食物,自己做斋饭的时候剩下的菜叶都要收藏起来,这反映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虔诚的佛道情怀。
第三句“禅处容分榻,经余许看书”,描绘了他住在寺里的情况,他在佛殿的禅房里可以安顿下来住下,诵完了《法华经》之后还有空闲的时间可以看书,这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热爱和执着。
最后一句“暂随僧结夏,出市也应疏”,描绘了诗人参加佛寺的宗教活动的情况。他暂时跟随僧侣们在夏天进行宗教活动,在市场里也应该感到轻松愉快。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寺庙中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普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