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中衰乱人纪,诸藩搆隙兵戈里。
江左名贤各有图,先生抱朴徵不起。
先生好学得异书,九丹妙得玄中理。
紫髯绿发丰姿秀,萧然自是烟霞士。
当时入洛不论功,荣利弃之如敝屣。
求丹愿作勾漏令,便挈全家度交趾。
南行适逢邓广州,一留罗浮遂终此。
坛上时看药灶光,井中犹是丹砂水。
暂将劲翮戢鹪鴳,蹑景追风岂能已。
先生丹成骨已仙,独见文章在青史。
龙眠居士真好奇,貌作新图宛相似。
先生自骑黄鹿行,僮仆提携子侄倚。
药瓢茶磨家具足,前驱牛骡后厖豕。
乃知粉墨幻人化,干淡点缀无不美。
今日玉堂雪初霁,展卷令我心神喜。
特为题诗继后尘,再拜高风仰千祀。

【注释】:

  1. 典午中衰乱人纪(典午:三国魏文帝曹丕年号。) 诸藩(指各地的王族诸侯。):各诸侯国间因争夺地盘而互相争斗,形成战乱的局面。构隙(制造隔阂):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和分歧。兵戈(兵器)里:战场上。
  2. 江左名贤各有图:江南地区有名的学者们都各自有各自的抱负。先生抱朴徵不起(先生抱着道经隐居不仕):抱朴守真,不问世事,不向世俗献媚。
  3. 先生好学得异书:先生喜欢学习,得到一些奇异的书籍。九丹妙得玄中理(九丹:道教炼丹的术语,指炼制的一种高级丹药。九丹是道家炼丹术中最高级的丹药,能长生不老。玄中:指深奥的道理或高深的境界。):掌握了深奥的道术道理。紫髯绿发丰姿秀:头发乌黑,胡须浓密,容貌俊美。萧然自是烟霞士(萧然:闲适的样子。烟霞士:指隐居山中的人。):闲适自在,超脱尘世,如同隐士一般。
  4. 当时入洛不论功,荣利弃之如敝履(当年进入洛阳,不计较功劳大小,将名利看得轻如草鞋一样):不受功名利禄的引诱,视之为身外之物。
  5. 求丹愿作勾漏令,便挈全家度交趾(求取仙丹,希望做一名勾漏县令,然后带着全家人一起渡过交州):勾漏县在今广东新会县东一带,交趾即今天的越南北部。
  6. 南行适逢邓广州,一留罗浮遂终此(南方行至广州时,恰好遇上邓州刺史李广),一留罗浮遂终此:在广州时,曾停留过罗浮山,后来就在此终老。罗浮山,在今广东增城、博罗、惠阳等县间,为五岳之一,风景秀丽。
  7. 坛上时看药灶光,井中犹是丹砂水(坛上经常能看到炼丹炉的光):炼丹时用的炉火映照着坛上的火光。井中犹是丹砂水:指井中仍然存留着丹砂水。指井水中还保存着炼丹时所用的丹砂。
  8. 暂将劲翮戢鹪鴳(jié jī niǎo dī),蹑景追风岂能已(暂时收起展翅欲飞的雄心,追逐风影,又怎能停止):收起了雄健的双翼,像鹪鹩鸟那样生活悠闲,追随自然,又怎能停止?劲翮:雄健的双翅。戢:收起。鹪鴳(jiào dié):一种小鸟,翅膀狭小,栖息于树上。比喻人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9. 先生丹成骨已仙,独见文章在青史(先生一旦炼成了仙丹,他的骨骼已经变成了仙骨,但只有他的文章还在青史上留下痕迹):炼成仙丹后,他的身体已经化成仙骨,但他的文章仍留在历史典籍上。龙眠居士真好奇:龙眠居士真是爱好古物之人。龙眠居士: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字子猷,善书法,尤擅草书。后人以龙眠比其书迹飘逸如游龙。貌作新图宛相似:外貌装作一幅新的画图,与原画极其相似。
  10. 先生自骑黄鹿行,僮仆提携子侄倚(先生骑着黄鹿自驾出游):骑着黄鹿自驾出游。药瓢茶磨家具足:指家中有药瓢、磨刀石、木炭等物品。前驱牛骡后厖豕(máng shǐ):前面有牛、马驾车,后面有猪、羊随从。
  11. 乃知粉墨幻人化(才知道粉饰打扮只是人为的幻象),干淡点缀无不美(干淡:简单朴素。点缀:装饰。无不美:没有不美好的)。
  12. 今日玉堂雪初霁,展卷令我心神喜(今天玉堂殿的雪刚刚停息,我展开一卷书,心中感到无比欢喜):今日的雪停了,心情舒畅,于是翻开一卷书,觉得心情愉快。特为题诗继后尘,再拜高风仰千祀(特地为这诗加注,以继承前辈诗人的风范,并仰慕他们的高尚品德):特加注文,以继承前辈诗人的风范,并仰慕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再拜高风仰千祀:一再跪拜,表达对前辈诗人崇高品德的崇敬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对葛洪的生平事迹及成就的评价,寄托了他对晚唐社会现实和官场腐败的不满以及自己的理想追求。
    首联“典午中衰乱人纪,诸藩构隙兵戈里。”点出时代背景。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天下大乱。葛洪所处的东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然而,葛洪却在这样的年代里潜心修炼,不为乱世所动,表现出了一种超然世外的风度。“诸藩构隙兵戈里”,表明了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颔联“江左名贤各有图,先生抱朴征不起。”进一步写葛洪的品格。葛洪生活在南朝,是一个崇尚儒学的时代,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以功名利禄为人生目标。然而,葛洪却抱着道经隐居不仕,不向世俗献媚。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征不起”三字更是表达了他拒绝世俗诱惑的决心。
    颈联“先生好学得异书,九丹妙得玄中理。”继续写葛洪的学识和修养。葛洪喜好学习各种知识,尤其是道家的道经,得到了深奥的道术理论。他的修炼方法非常奇特,用九种丹药来修炼身体,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两句既赞美了葛洪的学识和修养,又表现了他的清高孤傲。
    尾联“先生丹成骨已仙,独见文章在青史。”则直接点明题目。经过多年的修炼,葛洪终于炼成了仙丹,身体已经化为仙骨。但是,他的著作《抱朴子》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两句既赞美了葛洪的成就和贡献,又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和重视。
    全诗通过咏叹葛洪的一生,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