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佳丽帝王州,今古登临送客愁。
玉树云连鳷鹊观,青山日落凤凰丘。
荒城并与烟芜没,故国空馀汉水流。
渺渺江湖频入梦,萧萧天地不胜秋。
【注释】
金陵:今南京。帝王州:《汉书·扬雄传下》:“吾家金陵,世受汉恩……吾尝备位翰林,自惟仙散,复何道哉!顾上无天子,下无百姓,独坐愁苦。”杜陵:在长安东南,汉宣帝葬于杜南,故称杜陵。
今古:指今日与往日。登临:登山望远。
玉树:指高大的树木。鳷鹊(qiū):即鹳雀,一种水鸟。
日落:太阳下山。
荒城:荒凉的城池。烟芜:烟雾笼罩着的草木。
汉水:即长江,流经湖北、陕西等地。
渺渺:遥远的样子。
萧萧:风声。天地:指天空和大地,这里泛指自然。不胜秋:承受不住深秋的肃杀之气。
【赏析】
此诗为杜甫《杜陵有感》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人在登高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句点明地点;二句写登高所见景物;三句写登高所见之境;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五句以景物作结,六至八句抒发感情。全诗意境苍凉,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首句“金陵佳丽帝王州”,起笔不凡,金陵,即今天的南京,古称金陵。帝王州指的是昔日的金陵曾是帝王建都之地。一个“佳”字,既写出了诗人对金陵这一历史名城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豪之情。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紧接着说:“今古登临送客愁”,这一句中包含三层意思:其一,金陵作为帝王之都,自古至今都是繁华之地,而今依然如此。其二,诗人自己虽然身处此地,却只能登高望远,无法像古人一样在此生活,因而也感到惆怅。其三,登高望远的人自然会有离愁别绪,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因此,这一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表达了诗人因身在金陵而不能享受此地美景而产生的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颔联“玉树云连鳷鹊观,青山日落凤凰丘”,继续描写景色。其中“玉树”是指巍峨的山,“鳷鹊”是一种水鸟,而“凤凰丘”则是指一座山丘,山上栖息着凤凰。这里的“云连”表明山势连绵不绝。“日落”则意味着时间已经不早了,天色即将暗下来。两句诗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形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来表现他对金陵的热爱之情。同时,这两句诗也为后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颈联“荒城并与烟芜没,故国空馀汉水流”,进一步描述了景色。其中“荒城”意味着这座城市曾经繁华过,但现在却变得荒芜不堪了。“烟芜”则是用来形容这片被烟雾笼罩着的土地,它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故国”指的是故乡,而“汉水流”则是指这条古老的河流。这两句诗中包含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关于秦始皇的传说,另一个则是关于楚怀王的典故。这两个典故都被用来暗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尾联“渺渺江湖频入梦,萧萧天地不胜秋”,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忧虑和期待。其中“渺渺”是指辽阔无边的意思,而“萧萧”则是形容风的声音。这两个词都用来形容大自然的景象,让人感到既宽广又深远。而“入梦”则暗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希望能够在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胜秋”则表明了诗人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感慨,它既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带来了生命的凋零。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