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朝万国,十二舜神州。
宫阙开中禁,关河拱上游。
扶桑彤气近,析木绀光流。
剑佩千牛卫,旌幢五凤楼。
玉泉蟠地涌,金塔插天浮。
北岳瑶符出,南溟瘴雾收。
人皆跻寿域,我亦步瀛洲。
智不如犀首,痴犹过虎头。
帝恩难独报,儒术幸同俦。
偶此登阿阁,悠然望蓟丘。
长庚欣识李,太乙愿依刘。
雪拥飞狐夜,风号涿鹿秋。
黄花堆径湿,红叶带城幽。
且尽一壶酒,掀髯送白鸥。
这首诗是诗人在悯忠寺阁楼上所作,描绘了他与翰林学士刘东崖、礼部侍郎李两山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
“天京朝万国,十二舜神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的广阔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的自豪。天京即南京,象征着中国的首都;万国则指全国各地,表明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十二舜神州则是指中国的十二个省份,每一个省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历史。
“宫阙开中禁,关河拱上游。”这句话描绘了京城的壮丽和宏伟。宫阙指的是皇宫,象征着帝王的权力和权威;中禁则是指皇宫内部,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居住地。关河则是指黄河和长江,代表着中国的重要河流,也是古代中国的重要防线。这两句诗描绘了北京城的美丽和重要地位。
“扶桑彤气近,析木绀光流。”这句话描绘了北京城的景色和氛围。扶桑是太阳的象征,彤气则是指红色的天空,象征着阳光明媚的天气。析木则是古人认为的南方国家,这里的绀光流则是指天空中的蓝色光芒,象征着宁静和平的气氛。这两句诗描绘了北京城的美景和氛围。
“剑佩千牛卫,旌幢五凤楼。”这句话描绘了北京城的守卫和建筑。千牛卫是古代皇家的护卫部队,象征着安全和保卫;旌幢则是古代军队的旗帜,五凤楼则是指皇宫的建筑之一。这两句诗描绘了北京城的军事力量和皇家建筑的壮观。
“玉泉蟠地涌,金塔插天浮。”这句话描绘了北京城的水源和建筑。玉泉是指泉水,这里指的是地下水资源丰富;蟠地涌则是指泉水从地下涌出,象征北京城的水源充沛。金塔插天浮则是指金色的塔楼高耸入云,象征着北京城的繁华和辉煌。这两句诗描绘了北京城的水资源和建筑景观。
“北岳瑶符出,南溟瘴雾收。”这句话描述了北方的山脉和南方的海洋。北岳是指北方的名山,瑶符则是古代帝王使用的符令,这里指的是帝王的权力和威严;南溟则是南方的大海,瘴雾则是指热带地区的湿热空气。这两句诗描述了北方的山脉和南方的海洋,以及它们对人们的影响。
“人皆跻寿域,我亦步瀛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寿命的期望和对生活的态度。跻寿域是指进入长寿的领域,步瀛洲则是指登上瀛洲岛,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之地,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寿命的期望和对生活的态度。
“智不如犀首,痴犹过虎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愚笨的认识。犀首是指聪明的人,这里指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虎头则是指愚蠢的人,这里指的是鲁班的儿子鲁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愚笨的认识。
“帝恩难独报,儒术幸同俦。”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恩德的理解。帝恩是指皇帝的恩德,这里指的是皇帝给予的恩惠;儒术则是指儒家学说,这里指的是儒家文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恩德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于儒家文化的信仰。
“偶此登阿阁,悠然望蓟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登高望远的喜爱。阿阁是指北京城的高处,蓟丘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登高望远的喜爱以及对于蓟丘的怀念。
“长庚欣识李,太乙愿依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文现象的关注。长庚是指明亮的金星,这里是诗人对于天文现象的认知和欣赏;太乙则是指道教中的天官星宿之一,这里指的是道教信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文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于道教信仰的信仰。
“雪拥飞狐夜,风号涿鹿秋。”这句话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雪拥飞狐夜则是形容雪花覆盖着狐狸的身影,夜晚寒冷而寂静;风号涿鹿秋则是形容寒风吹拂着秋天的气息。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季节的变化。
“黄花堆径湿,红叶带城幽。”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色彩。黄花堆径湿则是形容黄色的菊花堆积在小路上,被雨水打湿;红叶带城幽则是形容红色的枫叶挂在城墙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色彩和气息。
“且尽一壶酒,掀髯送白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一壶酒则是指饮酒,这里指的是诗人的畅饮豪饮;掀髯送白鸥则是形容诗人挥动胡须送走自由自在的白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