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处士息群机,高阁登临送夕晖。
吴地荒凉征马尽,楚山空阔断鸿飞。
画间塔影来朱户,月落钟声隐翠微。
直下先人敝庐在,暮年莲社得相依。
普照寺楚山图
白衣处士息群机,高阁登临送夕晖。
吴地荒凉征马尽,楚山空阔断鸿飞。
画间塔影来朱户,月落钟声隐翠微。
直下先人敝庐在,暮年莲社得相依。
注释:
白衣处士:指的是诗人自己,因为当时文人雅士多穿白袍,故称白衣处士。
息群机:指放下世俗纷扰,超然物外。
高阁登临:登上高楼,眺望远方。
征马尽:征伐结束,战马已经用完。
楚山空阔:形容地势空旷,没有边际。
画间塔影:画中的塔影映衬着朱红色的门户。
月落钟声:月亮落下了,钟声也随之消失。
直下:从高处直泻下来。
先人:指作者的祖先或先辈。
敝庐:简陋的屋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
首联“白衣处士息群机,高阁登临送夕晖。”以白衣处士为主角,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画面。白衣处士,即诗人自己,因为当时文人雅士多穿白袍,故称白衣处士。这里强调了诗人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性格特点。高阁登临,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超然物外的境界。送夕晖,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夕阳西下,诗人站在高阁之上,眺望着远方的山川,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感慨。
颔联“吴地荒凉征马尽,楚山空阔断鸿飞。”则是对上联的进一步补充和拓展。吴地荒凉,征马尽用,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楚山空阔,断鸿飞,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用“断鸿”这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江面上孤雁飞翔的情景,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颈联“画间塔影来朱户,月落钟声隐翠微。”则是对前两联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画间塔影、朱户、月落钟声、翠微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尾联“直下先人敝庐在,暮年莲社得相依。”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先人敝庐在,暮年莲社得相依,这两个词组既表达了诗人对祖先的怀念,也展现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在这里,莲社是一个象征性的意象,它代表了诗人的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用笔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