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短棹,迤逦望归程。
刁斗溪边戍,旌旗野外营。
市桥人迹少,官路马蹄轻。
欲向东湖去,边烽永夜明。

诗句

  1. 春风吹短棹,迤逦望归程。
  2. 刁斗溪边戍,旌旗野外营。
  3. 市桥人迹少,官路马蹄轻。
  4. 欲向东湖去,边烽永夜明。

译文

  1. 春风轻轻吹动着短桨,我悠然地望着远方的归途。
  2. 刁斗声声在溪边的军营里回响,旗帜在野外迎风飘扬。
  3. 市集的桥上行人稀少,官道上马蹄声清脆而轻快。
  4. 我打算向东方湖的方向出发,但边境上的烽火永远照亮了夜晚的黑暗。

注释

  • 宿蠡口: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可能是诗人经过或停留的地方,蠡是古代的一种容器,所以“宿蠡口”可能有住宿的意思。
  • 春风吹短棹:春天的微风轻轻地吹动着船桨,使船儿更加顺滑。
  • 迤逦:曲折连绵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路途的漫长和曲折。
  • 归程:归家的道路或旅程。
  • 刁斗:古代军队中使用的敲击器具,用于夜间报时和报警。
  • :驻守、守卫,指边疆的军事哨站。
  • 旌旗:旗帜,用来象征军队的标志。
  • 野外营:在野外搭建的帐篷或营地,通常与军事活动有关。
  • 市桥:市场旁边的桥梁,人们常在这里来往。
  • 官路:官府指定的道路,可能意味着通往某个重要地方或官员所在地的路。
  • 东湖: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可能是诗人想要前往的地方。
  • 边烽:边疆上的烽火,用来报告边境情况或警示敌人入侵。
  • 永夜明:永远明亮的夜晚,形容边境地区的夜空因为战事而显得特别明亮或有特殊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天行军途中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军事生活的反映。通过春风、短棹、溪边戍所、旌旗野外营等意象,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战争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归家的渴望以及对未来旅途的期待。整首诗既有壮阔的战争画面,又有宁静的自然景致,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