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多酸枣,行人翠色中。
凉风生渭水,落日照新丰。
犬吠前村远,鸦飞暝霭空。
客游便水竹,去马惜匆匆。

晚行渭南道中同张太监赋驿路多酸枣,行人翠色中。

凉风生渭水,落日照新丰。

犬吠前村远,鸦飞暝霭空。

客游便水竹,去马惜匆匆。

【注释】

驿路:驿路即官道。

酸枣:泛指路边的树木。

翠色:青绿色。

渭水:渭水为渭河的简称,在长安附近。

落日:夕阳西下。

犬吠:狗叫。

前村:前面村庄。

暝霭:傍晚的云雾。

水竹:水边的竹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十四年(755)冬,随唐玄宗逃难至陕州途中所写。全诗以“驿路”为线索,从“驿路”,到“行人”,再到“犬吠”、“鸦飞”,最后写到“水竹”,层次分明,结构严密,意境开阔;而景物的描写则由远及近,由实而虚,又由虚而实,虚实相映,浑然一体。

首联“驿路多酸枣,行人翠色中。”开篇即点出驿路上的酸枣树,并描绘了行人在树下行走的情形。酸枣树生长在驿路上,行人在树下行走时,树叶与他们的影子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景。这里的“酸枣”和“行人”都是实写,而“翠色”则是虚写。

颔联“凉风生渭水,落日照新丰。”诗人继续描绘景色,但这次是从远处眺望而来。凉风吹拂着渭水,夕阳斜照在新丰的土地上。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风比作渭水,将太阳比作新丰的土地。这种比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颈联“犬吠前村远,鸦飞暝霭空。”诗人又回到了现实中来。他看到远处的村庄里传来狗吠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乌鸦也飞了起来,整个天空都变得空旷起来。这里的“犬吠”和“鸦飞”也是实写,而“前村”、“暝霭”则是虚写。

尾联“客游便水竹,去马惜匆匆。”诗人最后以自己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感叹自己像游客一样在水边欣赏着美景,而又要匆匆离去。这里的“客游”和“去马”也是实写,但“水竹”却是虚写。

整首诗通过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