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高嵯峨,小山低㟝嵝。清江锦树带秋烟,烟际人家在林薮。
荆河迤南三岘山,此图定绘襄阳否。诗人翰墨丹青手,落笔天机随所有。
岘首真在襄阳西,遥观汉水含风漪。上有龟龙一片石,云是羊公堕泪碑。
试披禹迹考地志,画师宁免诗人疑。且看满眼江山好,休作燕人过晋悲。

【译文】

太山高耸入云,小山不高也不低,清江两岸的锦树笼罩着秋烟,烟雾之中有人家在树林深处。

荆州南面的三座岘山,这画一定是描绘襄阳吧,诗人用笔墨丹青,落笔天机随所欲。

岘首就在襄阳西面,远远望去汉水含风波纹。上有一只龟和一条龙,据说是羊公堕泪时留下的碑石。

要研究禹王治水的痕迹,画师岂能免除诗人怀疑,且看眼前江山好,不要做燕人过晋的悲歌。

【赏析】

《岘山秋晚图》,此诗为咏荆门(今湖北宜都)东之三岘山之作。三首皆作七绝。

第一首写太山、小山、清江、人家。“嵯峨”形容山高峻;“㟝嵝”是山名;“锦树”指繁茂的树木。全句写山势、林木。“烟际”指烟雾弥漫的地方,即雾气中。“林薮”指树林和沼泽。“家”字点出人烟。第二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景物。“荆河”指荆州一带的大江大河。“迤南”即往南延伸之意。“三岘山”是地名。此句言画中山势起伏,如荆河之延绵。

第二首写汉水、龟龙石。“遥观汉水含风漪”,远望汉水,水面微起波纹。“含风漪”即水波荡漾。上句写远景,下句写近景。“龟龙一片石”,是说山上有一块形状像龟又像龙的巨大石头。这是传说,不是实景,但能引起读者想象。

第三首写禹迹、羊公碑。“禹迹”指大禹治水的功绩;“地志”即地理志;“丹青手”指善于绘画的人,也指画家自己;“天机”指自然规律。此句写山水之美,并借以抒发感慨。前两句写三岘山美景,后两句写诗人的联想和感慨。“休作燕人过晋悲”,意谓不要学燕国那些过五岭而悲伤的人。燕国位于今天的河北南部。晋悲:晋朝时,晋国被吴国所灭,故晋人常怀有悲愤之情。

此诗三首都是咏岘山的佳作。前两首写景,后一首发议论,结构紧凑。每句一意,又浑然一体,是典型的七绝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